?串門,顧名思義,閑暇時到別人家去坐坐、聊聊,猶如從自家門串到隔壁門一樣平常、輕松、自在。 小時候,在農村里,人們思想觀念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鄉里鄰里串門成了家常便飯,每逢過年過節,串門變得更加熱鬧。 傳統的串門文化帶給人們的是鄰里的和睦,人際關系的密切,社會的和諧穩定。 然而,隨著城市化日益成熟,串門文化正在日益消失。 在鋼筋混泥土的城市里生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敏感,“無事不登三寶殿”、“禮尚往來”、“知人知面不知心”......種種現代文明看似飛速發展,實則人們的心靈品質正在慢慢枯萎,心與心之間的鏈接變得更加奢侈。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孕晚期的朋友半夜突發高血壓,而丈夫不在身邊,緊張慌亂之中,她撥通了遠在他鄉的親戚的電話,電話一時無法接通,疼痛難忍的她,踉踉蹌蹌地下樓打的,由于延遲了到醫院的時間,最終無法保住胎兒......后來她的一位同事去醫院看望,無奈地說:我就住在你家附近,為什么不打電話給我呢?這時的她才幡然醒悟,然而為時已晚...... 看到這里,我們不僅感慨“遠親不如近鄰”,更加感嘆若你不信任離你最近的那個人,即使咫尺也天涯! 而串門文化的本質,就是促進彼此心與心之間的鏈接,讓鄰里關系變得更親切、更真誠、更和諧、更被需要。 設想我們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當父母老去,他們未來生存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我們的孩子無法習得走進他人內心世界,也無法讓別人走進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他們的人際交往與生存境地顯得尤為艱難。當他們長大后走上工作崗位,只局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想找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狹隘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會讓他們一生碌碌無為乃至優秀得平庸! |
|
來自: 昵稱70359006 > 《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