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安慶市博物館征集一方唐代雙鸞銜綬銅鏡(原鏡面破碎成5塊,后經修復),直徑33.5、鏡緣0.8厘米(見圖)。 此鏡布局完美,構圖完整而細膩,高浮雕工藝等,為典型唐鏡風格特征,較突出的是圖案精美、雙鸞布局構圖較大,實屬罕見,令人驚嘆。 唐代 月宮盤龍雙鸞鏡 從雙鸞圖案辨析,此鏡又稱為對鳥鏡,《博古圖錄》稱為蓮鳳鑒,《西清古鑒》稱為雙鸞鑒。構圖與主題紋飾精巧,兩禽鳥左右相對,隨鈕座而分,均勻對稱,上下隨主圖配各種輔助紋飾,圖案組織變化豐富。禽鳥形態為鸞鳥展翅翹尾狀,口銜長綬,也有其他銅鏡為共銜綬帶或花枝瑞草圖案,踏花枝或祥云,花卉爭妍斗艷,嫵媚自然,為唐鏡中最為絢麗多彩的鏡型之一。 唐 “鏡發”花卉銘帶鏡 隋唐時期,是銅鏡發展的鼎盛時期。鏡類眾多,紋飾繁雜,形制多樣,體現出隋唐盛世特征,歸納主要流行的鏡類有:(1)四神十二生肖鏡類:四神鏡、十二生肖鏡、四神十二生肖鏡。(2)瑞獸鏡類:瑞獸銘帶鏡、瑞獸花草紋鏡。(3)瑞獸葡萄鏡類:葡萄蔓枝鏡、瑞獸葡萄鏡、瑞獸鸞鳳葡萄鏡。(4)瑞獸鸞鳥鏡。(5)花鳥鏡類:雀繞花枝鏡、對鳥鏡。(6)瑞花鏡類:寶相花鏡、花枝鏡、亞字形花葉紋鏡。(7)神仙人物故事鏡類:飛仙鏡、月宮鏡、真子飛霜鏡、三樂鏡、打馬毬鏡、狩獵鏡等。(8)傳統紋飾與宗教題材鏡類:盤龍鏡、八卦鏡、萬字鏡等。(9)特種工藝鏡:金銀平脫鏡、螺鈿鏡、貼金貼銀鏡。 唐 月宮鏡 隋唐各類流行鏡的大致情況:四神十二生肖鏡、瑞花鏡類的團花鏡、瑞獸鏡類在隋至唐初流行;瑞獸葡萄鏡、瑞獸鸞鳥鏡、雀繞花枝鏡在唐高宗、武則天及唐玄宗開元時期流行;對鳥鏡類、瑞花鏡類、人物鏡類、特種工藝鏡類流行于唐玄宗開元天寶至唐德宗時期,其中以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流行的鏡類品種最豐富;八卦鏡、萬字鏡以及瑞花鏡類亞字形花葉紋鏡等,流行于唐德宗至晚唐時期,往下再延伸至五代。 唐 萬字鏡 瑞獸鏡是隋唐時期的重要鏡類,在隋代和初唐年間盛行,器型延伸下發展出來瑞獸葡萄鏡和瑞獸鸞鳥鏡。唐高宗至唐德宗時期,是唐代銅鏡發展新形制、新題材、新風格由確定走向成熟時期,形成富麗絢爛的時代,這一階段分兩個時期: 一、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流行以瑞獸為主的瑞獸葡萄鏡、瑞獸鸞鳥鏡,飛禽花枝為主的雀繞花枝鏡。而瑞獸題材的圖案逐漸退居次要位置,飛禽花枝逐漸上升為主要位置。銘文、圈帶銘文消失,鏡背主題紋飾不再受傳統銅鏡內外分區的約束,講究整體圖案布局,追求和諧韻美,是盛唐銅鏡特征之一,呈現“盛唐氣象”。 唐 瑞獸葡萄鏡 二、唐玄宗至唐德宗時期。主要流行對鳥鏡、人物故事鏡、瑞花鏡、盤龍鏡、特種工藝鏡等,延續上個階段發展趨勢,題材更加廣泛,風格迥異,構圖精細,布局完美,色調鮮明。這一時期禽鳥紋飾占據主要地位,雖然還能見到四神十二生肖題材,但鏡面形態和構圖已發生變化,花草植物紋飾由原來的從屬點綴作用的地位,迅速上升為瑞花、植物為主要題材紋飾地位。人物故事題材的涌現,是這一時期重要特色。 唐 瑞獸鴛鴦雙雀鏡 唐代銅鏡的主題紋飾由瑞獸到禽鳥,再轉到以瑞花、植物紋飾為主的演變過程,其實與整個唐代絲絹織物、繪畫、生活器物附著圖等圖案演變趨勢是一致的。揚州也是唐代鑄鏡中心,最繁盛時期,主要流行在開元、天寶及稍后一段時間,揚州鑄鏡在唐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并州(山西太原),為當時最大的兩個貢鏡產地。揚州出土銅鏡中,以花鳥主題紋飾如雙鸞銜綬帶鏡、雙鳳鏡、雀繞花枝鏡,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唐 雙鸞銜綬鏡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