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民 謠 , 愛 生 活 每 天 一 民 謠 , 溫 暖 你 內 心 請輸入標題 bcdef 2018年3月21日 天氣陰 | 每天推薦一首民謠第341期 你腳下的縫紉機在轉呀轉呀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這樣的歌詞一經(jīng)想起就勾勒起滿滿的回憶。記憶中家里那臺縫紉機,好像陪我們度過了懵懂的孩童時光,更是在我們所不知的歲月里陪伴媽媽走過了她的青春年華。 似乎那個年代,家里要是有個縫紉機,就已然很了不起。縫紉機也是那時三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中的一件。那時媽媽每到晌午閑暇時分,忙完農(nóng)活,就會拿起針線開始給家里老少的衣服縫縫補補。 媽媽不是裁縫,只是一個普通農(nóng)婦,可家里的針線活卻做得活靈活現(xiàn)。 縫紉機那噶噔噶噔的聲音也此起彼伏,我們從蹣跚學步伊始就逐漸習慣并喜歡上了這樣的協(xié)奏曲。午后也常常伴著這聲響陷入午睡,親切得像不識字的媽媽哼唱的睡眠曲一般。 時至今日,每每想起就不禁陷入回憶里,想念那噶噔噶噔的縫紉機聲,也想念炎炎夏日午后熱熱鬧鬧的知了聲。 那是童年記憶,也是最豐滿情深的母愛。 例如清掃房間,整理東西,摒棄舊物;烹煮一日三餐;在陽臺上種滿綠植,每日迎著日光灑水澆花;上集市采購和各類商販打交道…… 再有閑暇,閱讀、看電影、聽音樂、散步、遛狗、旅行…… 事無巨細,前者是父母對子女的細細照顧,后者是年輕人所謂興趣愛好,相輔相成。 正是有了爸媽的悉心照料,咱才可以撇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而享受樂趣,這些是生活最返璞歸真的點點滴滴。 我常想人只要心懷感恩,常懷善意之心去面對生活,就能最真實的感受生活的本質,無論美好還是丑陋。 這是父母們的言行身教,早已根深蒂固地傳承在我們的血液和基因里。我們從小看慣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待人處事之道,長大了也會不自覺的照著那模式去處世。 只是其中夾雜了我們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自成一體。 就在這歌聲里,進入夢鄉(xiāng)吧,說不定會夢回兒時。晚安。 話題互動 你家的縫紉機還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