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動物為了達成某種目的,就會有所行動去做某件事。當這件事造成的后果對他有利,他以后就會經常做這事。 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孩子在學習當中嘗到甜頭。而學習最大的甜頭,就是獲得新知識的滿足感。 就在這兩天,又發生了這么一件稀罕的事兒: 四川某地的交警在執勤當中,看到了這樣一幕,一男童被綁手腳橫放在電動車前,哭得那叫一個慘! 交警趕忙攔車詢問,才知道綁孩子的竟然是孩子親媽,原因是熊孩子不寫作業,還亂跑,一氣之下,老媽就將孩子綁在了電動車上往回馱…… 交警趕緊給孩子解了綁,發現孩子的手腳已經發青不過血了,當場對這位媽媽進行了批評教育…… 很多人都覺得,這位親媽下手也太狠了,比后媽還能下得去手! 或許,這位老媽在捆綁兒子前,也不知道喊了多少次,想了多少辦法讓孩子去寫作業。 一個媽媽究竟是被逼到怎樣崩潰的情況下,才會對親兒子下這么重的手? 當然了,不論媽媽如何崩潰,都不是傷害孩子的理由,這樣的做法不提倡。 生活中,的確有這樣一類不愛學習的孩子: 讓他學習吧,他就在那兒裝模做樣地胡亂翻書,其實是在那兒磨洋工; 你坐在旁邊盯著他吧,他就這里翻一下,那里看兩眼,也不知道在想些啥; 看電視、玩手機、看小說……倒是不用你提醒,能夠做到全神貫注,把你氣得呀; 他不是笨,但他的聰明才智似乎都用在了撒謊上,作業沒做也說做了,時不時就改一下成績單; 普通的小打小罵,他根本就不當一回事兒,逼得狠了就在那里哭,哭完了還是老樣子,沒有任何的改變…… 這類孩子的問題是沒有任何的學習動力,是最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 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干的事情,特別是枯燥的學習,這是人的天性。 孩子其實也是一樣的,愛玩不喜歡學習。所以,有這種擔心的家長也屬正常反應,不要過分焦慮。 那么,孩子總是不好好寫作業,該怎么辦呢? 家長真正要做的不是打罵吼,而是好好與孩子進行溝通,真正讀懂孩子的心,不斷引導孩子去感受到學習生活當中的樂趣。 大多數的孩子,是不會去主動完成作業的,對于這個事兒我們應該做的是什么呢?主要是以下幾點: 1、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父母要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安靜的看會兒書,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最怕的就是父母低頭刷著手機,嘴里喊叫著讓孩子去學習,他怎么可能心理平衡? 2、勤與孩子深入交流,走入他的世界。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想要了解他真實的想法,就要進入他的世界。 父母要放低姿態,與他平等的交流溝通,讓他感覺到是被尊重的。 這樣孩子才會和我們表達出他的想法,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引導。 3、與老師溝通,借老師之口夸獎鼓勵他。 要與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師經常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可以和老師商量孩子的問題。 家長可以主動邀請老師給孩子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然后借助老師之口來表揚鼓勵他,效果會更好。 4、放大孩子的優點,幫他樹立自信心。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要總是拿他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去比較,這樣孩子會很受傷,慢慢的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家長要善于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抓住一切機會,去肯定孩子的努力,表揚他的進步,幫他樹立自信心。 5、培養他的興趣愛好,增加他的成就感。 周末或者假期可以帶孩子去生活中學習,比如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甚至去親近大自然,讓他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激發他的求知欲望。 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用武力去強迫孩子學習。 他現在還小,可能還不敢不聽你的話。等到他上了初中、高中,就會越來越叛逆,直接和你對著干了…… 趁他現在還小,可以跟他約法三章,想玩的時候可以玩十分鐘或者半個小時,但玩完以后把作業寫了,給他定一個時間表,讓他養成一種習慣。 當孩子對世界充滿了熱愛,心態積極陽光,家庭氛圍會和諧寬松起來,在學校里也被老師和同學認可了。 那么,學習將不再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 2020.8.10于山西運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