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中外作家網再點關注 長按文末二維碼添加編輯微信投稿《人民日報》《中華網》等多家報刊網站轉載刊載平臺作文。
曹劌與賈詡
寧波藝術實驗學校四年級 朱奕帆 
今天,我讀了一篇關于“曹劌論戰”的小故事。 春秋時期,曹劌是魯莊公的一位謀士。有一次,齊桓公來攻打魯國。兩軍對陣時,當齊國打第一通鼓時,曹劌告訴魯莊公,不要擊鼓;當齊國第二次擊鼓的時候,曹劌建議還是不要擊鼓;當齊國第三次擊鼓的時候,曹劌告訴魯莊公,這時我們可以出其不意,攻打齊國了。魯國的軍隊卯足了士氣,一下大敗了齊國的軍隊。 當齊國的軍隊節節敗退時,魯國軍隊想乘勝追擊,可是曹劌卻不同意。他仔細查看齊軍戰車留下的轱轆印;又站在高處觀察對方的旌旗,然后對魯莊公說,可以去追了。最后,大勝而回。 魯莊公很好奇,問曹劌:“為什么要等齊國第三次擊鼓,我們才擊鼓回擊呢?”曹劌說:“兩軍打仗,士氣最重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對方士氣低落了,我們就可以一鼓作氣,打對方個措手不及。”又問:“那為什么一開始不讓我們去追敗軍呢?”曹劌回答道:”齊國是大國,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有埋伏。但是,我查看了他們留下的車轍印,印記混亂,說明他們一定是倉皇而逃。我又看了他們的軍旗,都沒有樹立著,說明一定是潰不成軍呀!“ 當我讀到這兒時,不禁又想起三國時期的一位著名謀士,他叫賈詡。起初他是董卓的部下,后來又投靠了張秀。當時,諸侯紛起,力量最大的就是曹操和袁紹。有一次,曹操攻打張秀。張秀用了賈詡的計謀打退了曹兵。當曹兵退敗時,賈詡告訴張秀不要去追。等了一會兒,他說可以去追了,結果大勝而回。 張秀也是覺得很奇怪,為什么要等一會兒再追擊曹兵呢。賈詡告訴張秀:“曹操是一個奸詐多端的人,很有可能會派兵斷后埋伏,我們馬上追擊很容易中了埋伏。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曹兵以為我們不會追擊,他們就會把伏兵撤走。然后,我們再乘勝追擊,就可將他們一舉打敗。” 
曹劌和賈詡的謀略有異曲同工之處。曹劌通過觀察敵軍的細節做判斷,而賈詡采用心理戰術。兩位謀士的共通點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