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來源于滿語的音譯,有三種基本解釋:一是沒事找事,無事生非;二是朝令夕改,忽左忽右;三是重復做一些無意義無關聯不必要的事情。很明顯,這些“折騰”均為貶義。但有一種“折騰”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那就是“發展性折騰”,即為了個人成長而做的一些“折騰”。今天給大家貼出發表在2015年12月16日《教育時報》上的一篇文章——《教師需要“發展性折騰”》,您看看有沒有道理。 教師需要“發展性折騰” 山東省平原縣藍天實驗學校學校 袁建國 一天上午,我們學校準備加入“李鎮西教育思想研究所”的七位老師,利用課間時間到我辦公室開會,我給他們講了研究所的有關要求和注意事項,提出了自己的希望。會后,其他老師去上課,一位青年教師留下來與我繼續交流。 我問:“升到新年級有什么想法?”我知道,這個問題是非常寬泛的,沒有任何指向性,我就是想讓青年教師自由地說,任何想法都可以。 “才上新年級,教材不很熟悉,壓力挺大的?!?/span> “在管理班級上呢?” “我覺得‘嚴師出高徒’,對孩子們還是要嚴格要求?!?/span> “嚴格要求是對的。還有其他的想法嗎?”我期待這位老師能說出更加細致的想法,因為只是“嚴格”,還是太粗糙了。 接著,我講了自己對“嚴師”的看法(我還是太心急了!應該先讓老師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談自己的看法,才更有針對性):“‘嚴師’應該是有前提的。朱永新老師在'李鎮西從教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發表了《李鎮西的意義:童心、愛心與用心》的講話,對李老師給予了高度評價。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30年后的今天,他仍然在反思自己當年許多不妥當的做法,不過他是以‘童心、愛心和用心’作為基礎的‘嚴格’,因此,即便是他自己對一些事情仍然自責,學生照樣尊重他、愛戴他?!?/span> 隨后。我又講了李鎮西老師對“童心”的理解,列舉了李老師“愛心和用心”的事例,這位老師頻頻點頭,看來李鎮西老師的魅力也深深感染了她。 “我就是缺少工作方法,有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做。” 看老師說出了困惑,我也找到了談話的方向:“方法哪里來?讀書。一些教育專家、優秀班主任有許多先進的做法,我們不妨拿來試著用一用?!蔽夷贸隼铈偽骼蠋煹摹缎腋1葍炐愀匾?,向她介紹李老師的一些工作方法。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情緒周期,有時候低潮期太長,總是過不去,在這個時期情緒非常低落,工作沒有熱情,我便講述了自己擺脫低潮期的方法——“折騰”:“今年上半年,我情緒比較差,幾乎沒怎么讀書,也沒有寫什么東西,我也非??鄲?,想尋找一個機會刺激一下自己。暑假,我加入了‘李鎮西教育思想研究所’,我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開始專心閱讀,寫作素材也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這就是‘折騰’?!?/span> 這位老師認同地點頭道:“我上次參加了一個全國名師課堂展示活動,回來后就有這種感覺?!?/span> “好啊,預祝你‘折騰’出熱情,‘折騰’出幸福!” “謝謝袁老師!我一定會努力的!” 送走這位老師,我又陷入了思考:我一直把教師成長放在了工作的第一位,也許適當的“折騰”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注: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文中的青年教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同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