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鳴鶴古鎮 寧波市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 王一涵 10月3日,風和日麗,空氣里已有秋的氣息,驅車行駛在上林湖畔,從窗外掠過的行道樹間染有黃色、橘色、紅色的斑斕,遠山如黛連綿起伏,白墻黑瓦的村莊掩映在水色綠蔭里,一邊欣賞湖光山色,一邊耳聽爸爸媽媽講五代時候越窯青瓷“秘色瓷”的故事,如進入“鳴鶴古鎮”悠遠的前奏。 經過上林湖、上岙湖、里杜湖,進入白洋湖畔,便來到了鳴鶴古鎮。古鎮入口,木石結構的飛檐牌坊掛著兩個大紅燈籠,巨石條基座和八根大木柱盡顯恢宏氣勢,古樸的卯榫結構架起三道飛檐,“鳴鶴古鎮”幾個字遒勁有力,兩邊題有“市肆繁華、名聞浙里、白洋勝景、浩碧毓秀”,由陳一飛先生所書。 入口進來即見金仙寺,背靠禹皇山,南臨白洋湖,依山臨湖而建,山色綠的蔥郁加上佛家黃的素凈,湖畔垂柳婉約,湖面上白色的睡蓮妍展在蓮葉間,丹頂鶴像姿態各異,七個小塔屹立在粼粼波光中其影若影若現,“以山而兼湖之勝”的美譽名副其實,渾然禪意在山水塔寺間流傳,神色清明。 轉角過去進入湖濱廣場,遠遠就聽到鼓聲陣陣,人聲鼎沸。鼓聲來自廣場一側的藥材館,進口處放置了的大鼓足有一人半高,上書“廿四芳”藥草名,正在做“抖音視頻”錄制的營銷活動。看了藥材館,我十分震驚,北京同仁堂、天津達仁堂、杭州種德堂等150多種國藥老字號竟全部源自這里,可以想象明清時候的鳴鶴何等繁盛。據說鳴鶴古鎮形于鹽而盛于藥,有“國藥人才集浙江,浙江有慈溪,慈溪首推鳴鶴場”之說,以種植浙八味紅花、麥冬、貝母與藥結緣,輔以江浙人“仁濟天下、居仁由義”的經商理念,將藥材生意做到了全國,并世代相傳,好口碑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在不遠處,還有一座“國醫館”又稱崇敬堂,是“上海國醫館”的鳴鶴分館,集中醫診療、養生保健、健康管理和學術交流于一體的現實經營著的醫藥館,穿過清凈優雅的古樸院落,里面的中醫藥鋪子里都是滿滿當當的木格子抽屜,空氣里都是清清悠悠的藥香味,在這樣的地方,時間好像都慢下來一樣,熱鬧里摻雜著一種幽靜。湖濱廣場在古代,同時也是青瓷和鹽的交易集散地,鳴鶴因河成鎮,是重要的港口碼頭,越窯青瓷“秘色瓷”名揚天下,鹽的產量占全浙江的三分之一,“三白(棉花、白布、大米)”交易繁盛,自然而然就成了富商云集之地。 湖濱廣場右側過橋是一條古街,現在是各類小吃的云集之地。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是鳴鶴的手工年糕餃,外皮是軟糯的年糕,里面放薺菜香干餡、雪菜筍丁餡、白糖芝麻餡、榨菜肉絲餡等等,像包餃子一樣包起來,形成一個拳頭大小的包餡面食。手工年糕餃的精妙在于現做的年糕包皮還帶著點石臼里捶打的熱氣,千變萬化的餡料滿足各種挑剔的味蕾,率性一包的隨意又充滿野趣;最受歡迎的應該是松粉青糕,主料為當地產的糯米粉,粘性介于糯米和粳米之間,將艾草過水剁碎拌入其中,糕成青色,上鋪一層薄薄的金色松粉,軟而不粘,甜而不膩,味香色好,艾草的清香和松粉的膩滑交相輝映,韻味無窮;而最有趣的是老鼠糖球,配料比較復雜,需要麥芽糖、黑豆沙、松花和黃豆粉。麥芽糖被繞在一根拉棍上,反復拉扯,由短變長,由黃色變成白色,然后捏成糖餅攤在案板上,加入拌好的黑豆沙包裹起來,再拉長拉細,扯斷后就形成一個個狀似老鼠可愛的水塘球,所以老鼠糖球的本質是黑豆沙餡的麥芽糖,形狀有趣又甜不粘牙,是小朋友們的最愛。 沿著古街走,不時有古時候留下來的大戶建筑。廿四間走馬樓是清朝的建筑,有7間2弄2層,有24間之多,樓屋走廊可通,騎馬無阻,樓內枋柱雕刻細致,花卉、鴛鴦、龍鳳、蝙蝠等吉祥圖案,門窗、扶梯多用花格花窗,古樸風雅;銀號客棧原來是清朝的豪宅銀號,屋有三進,每進五間,每進的院落是傳統的中國式四合院結構,鋪著青石條,散落著的石臼種了清荷,青瓦檐落掛著紅色燈籠,古典雅致;小五房是國藥巨商葉天霖家族六房大屋里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幢,建筑風格簡潔明快,屋子里擺放著明清風格的條幾桌椅,空氣里彌漫著檀香味,花架上擺著的是蘭花,流淌著自然的風韻。比較有故事的建筑還有阮家門頭、杜洲書院、彭公祠等,同時銀號弄、六房弄、方家弄成回字形貫通了鳴鶴古鎮內部的交通。 最喜歡中街沿河到國醫館那段古樸靜瑟的道路,特有古鎮“古”的韻味。從橋上望過去,兩岸是白墻黑瓦的古樸房子,大條石砌成的岸沿和埠頭特別結實,岸邊的樹也很壯實,大的樹冠有探到河中央的,影子落在水里影影綽綽的,隨著波紋一蕩一蕩的,像心底起來的漣漪。在道上望橋,橋拱連著兩岸,姿態矯健,橋影落在水里,姿容可親,我看過去的時候,一位戴著太陽帽、穿著紅色衛衣的少年哥哥正側坐在橋上留影,合了“古鎮悠遠,風華正好”的意境。 “鳴鶴”兩字來自百姓們對唐朝虞氏望族一位及第進士的紀念,時光如梭,古鎮迄今走過1200年,其積淀的精神傳承是古鎮煥發活力的精髓,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鉛華洗凈,來古鎮走一走,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