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序言) 現在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就意味著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焦慮感越來越明顯,欲望越來越大,安全感越來越弱。 大部分人就如同被風刮起來的樹葉,隨風擺動,被時代左右,都在想著如何模仿他人取得成功,實質上,僅僅寄托于外在的方法、技巧、趨勢等,只能得到短暫的結果,而且這種短暫的結果放大了欲望,使我們更加焦慮。 自然界凡是生存久的東西,都有根。比如大樹,風來了,它的看得見的樹干、樹枝、樹葉會隨風擺動,適應風向,但是它的根從未動搖,這個從未動搖不是它沒動,而是它永遠都只是在生長自己的,不會隨風擺動。 那么我們自己是否找到了自己本不動搖的根? 錢、物質、名利不能作為根,它只是人生這棵樹結出的果實,季節到了就自然會結出來,季節過了它就會枯萎,它不是我們的根; 方法、技巧,不是根,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演變,方法、技巧會不斷升級,不斷發生改變,它是隨風而動的。 那到底什么才是我們的根?我們的心:真善美的堅守! 如:坦誠心、上進心、謙虛心、反省心、感謝心、知足心、利他心、樂觀心等,這些心都是真善美,不管是經營家庭、經營人生、經營事業都好,只要守住這顆心,永不動搖,我們的根就有了。 但我們的欲望不會允許我們輕易的守住這顆心,貪嗔癡會不斷干擾我們,我們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抱怨、怨恨,會因為別人得到而妒忌,會因為結果不好而輕易放棄自己,因為得到了表揚而驕傲自大、沾沾自喜。 稱譏毀譽得失苦樂,這“八風”天天都在吹,我們能否守住真善美之心,這就是生命的修行!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一切外相都源于心,我們的根,就在心上!您的心,扎根了嗎? 7月22日: 宇宙的本源就是利他的,宇宙中所有一切事物都因利他而存在。樹木為地球帶來氧氣,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大地滋養生命,太陽給予一切生命需要的能量。。。所有一切宇宙萬物都在為他人而工作,但每一種事物又都有其獨立的長相、特點,不管外界怎么影響,它依然只做它自己。 人來到世間到底是做什么?也是利他。 不管是從事美業、汽修、制造等哪個行業,我們毫無意外,都在做利他的事,也因我們所做的事對他人有價值,客戶才愿意花錢來交換,企業才愿意花錢來請我們工作。 雖然都在利他,每一個人又有所不同,這個不同就是每一個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本應有自己的風格,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做好自己。 從利他角度來說,其實人的方向和宇宙的方向完全一致,這可稱為人的意志和宇宙的意志,當人的意志足夠強烈、足夠純粹時,就會和宇宙的意志產生共鳴,吸引到所有的好事發生,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如果沒有宇宙的意志,人的利他就如同無根之木,難以生長,宇宙的意志可以為人的利他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滋養它,所以只要保持強烈的利他的愿望,并且純粹的聚焦于當下,結果自然就會出現。 7月23日: 人生的意義在于磨練靈魂,為他人盡力。 磨練靈魂,是讓人的心靈更加的純凈,想法變少、做事的目的變得更加純粹,走的時候比來的時候心靈的品質再高一點。 小時候我們的心靈品質挺高的,沒有雜念,欲望也很少,吃喝拉撒都是身體的需求,直到長大了,身體的需求變成了欲望,無止境的欲望追求,導致了人的貪嗔癡和痛苦。 要比小時候的心靈品質更高,就意味著我們要達到更高的維度去看待問題,降低欲望,提升能量。 靈魂是否被磨練的檢視標準:能量的高低變化。 為他人盡力是磨練靈魂的方法。 在不斷為他人盡力,在利他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忘記自己,欲望會降低、目的更純粹,只有利他才能讓我們的心靈品質不斷提升,思想高度不斷提升。 一切美好事,都從利他來! 7月24日: 要想讓人生變得順利,需要心懷感恩。 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深懷感謝之心,因為逆境在磨練我們的心志,讓我們的心變得堅韌; 在順境中,去除理所當然的思想,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有一些小小的成就,這本身就是上天的恩賜、貴人的相助,順境是對人心的考驗,在順境中深懷感謝之心,就會謙虛,持續進步。 人生之所以不順利,就是因為勝驕敗餒,稍有順利,就開始驕傲了,稍有不順就開始氣餒了。 我2014年前的人生,幾乎都在這樣的場景中度過。 有一點成績,就開始沾沾自喜,覺得是自己的功勞,是自己厲害,是自己努力,沒有一點感謝之心,而當驕傲之心開始產生,就會認為自己的所得理所當然,并且還嫌自己得到的太少,應該再多一點,這種自私自利的想法很典型,當然失敗早已經在前面等著我。 我們聚焦做一件事,專注的做,把這件事做的專業,其實與外界取得的成就根本沒關系,只需要再繼續專注一點、再比之前專業一點,每天一點點,持續成長就夠了,每一天都在開心喜悅中度過。 順境和逆境時針對結果而言的,有結果就是順境,沒有結果就是逆境,實際上,從內在認知來說,根本不存在順境逆境,順境逆境只不過是因果循環的過程。過去種下的是善因,當下就是順境,過去種下的是惡因,當下就得到逆境,順逆不是別人決定,而是自己決定的。當下種的是什么因,未來自然就會是什么果了。 都是自作自受,坦然接納面對即可。 7月25日: 我們每做一件事都在增加業力,也就是為未來增加一份因,這份因會在未來變成果報。所謂消業,就是當過去的惡業報出來的時候,我們能夠坦然接受,而不增加新的惡業。 心懷感謝之心,是最好的消業方式。當災難、不順、痛苦來臨時,不抱怨、不推卸,而是給自己一個想法,我又開始消業了,把過去的惡業消了一點,就好比欠人家錢,現在還債了一樣。本來就應該心懷感謝,欠了這么久,現在還了,感謝;這時候一定是一個開心喜悅的心情,因為還了債,心里是非常高興的。 人本能是逃避痛苦的,但是逃避并不能消業,因為逃避了這件事,其實這件事一直都在我們心底,沒有處理,在合適的時間它一定還是回出來干擾我們。 唯有面對它,并且以感謝之心來消化它,才是根本消業之道。 7月26日: 讓我們的人生誤入歧途的元兇,并不一定是挫折和失敗,往往是成功和贊美。 為什么不能持續成功,很多人的成功都是曇花一現,就是因為在成功和贊美面前,很少有人能夠抵擋。 在成功和贊美面前,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以為是我很厲害,以為是我的功勞,以為是我的才能,所以有了當下的成就。所以,總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了,狂妄自大之心逐步的升起,這就是失敗的開始。 個人才能是通過智慧得到的,這個智慧并非私有化的東西,而是潛意識給予的,用它只能用于付出,專注的付出才有可能持續使用。 首先要杜絕才能私有化,用才能為自己謀利,而是應該用才能為世人謀利,為他人盡力。 這個念頭轉過來了,我們就不會再繼續自大和狂妄,不會再因為贊美、成功而驕傲,也不會因為挫折、失敗而氣餒,八風不動,這才是真正的自信! 7月27日: 工作就是最好的精進,我們沒有必要特意去坐禪,只要全身心的投入眼前的工作,本身就是精神修行。 過去我自己總是有一個信念,覺得獲得更好的成果非常難,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需要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方法,所以,我不自覺的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和借口,因為我沒有超乎常人的資質、努力,所以不能獲得超乎常人的成功。 現在再找找,發現并非是這些是主導因素,而是我的努力方向不對、是我的努力程度不夠。這些其實是我自己可以掌控的,不再虛無縹緲,只要每天朝著正確的方向進步一點點就夠了。 這么容易,每天簡單、純粹、幸福的工作,為什么不做呢?對,就是這么簡單。 成功,只不過就是把這么簡單、純粹、幸福的事情長期延續下去而已! 工作本身就是修行,當我忘我的在臺上講課的時候,當我百分百的看書的時候,我早已經忘了自己、也忘記了別人怎么看我,我只是在聚焦于我想要付出給別人的目標在做,僅此而已,并不復雜,也并不難,非常簡單,但是非常有效。 這樣的工作狀態,自己不覺得辛苦,同時效率非常高,讓別人收到的狀態更是非常好。 既然又快樂、又高效,何樂而不為?! 7月28日: 動機至善,做每一件事的出發點到底是什么?這個出發點往往隱藏的很深,在表面看起來善良的背后,有可能會隱藏著一些自私和欲望的推動。 其判斷標準是:自己的心情是否放松,自己是否坦蕩,是否敢于真誠的講出真話。 回顧我的人生,從懂事開始一直都不太順利,根本原因正是因為從記事開始就活在自己的感受里邊,沒有考慮過他人,在心里對父母、環境都有很多抱怨的聲音,這就是不順利的根本原因。 2011年創業的時候,經營有一年多非常順利,做什么成什么,現在放到這個點來看,也就是一心一意為客戶著想,一心一意為他人謀福利,當我的心放在這上面的時候,動機至善,事業就很順利。 現在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其實我的進步之路從2018年至今是很順利的,幾乎沒有太大的障礙就成為了導師,并且持續成長中,其根本就是因為就是付出心、利他心在驅動,偶爾雖然也有私心,但因為講課的及時醒覺,立刻得到了轉換。 所以,順利都是因為愛的出發點,動機至善,而逆境則是過去自私、欲望的結果。 7月29日: 利他,并不是高大上的口號,也不是為了國家、民族犧牲,而是力所能及的思考、去做到對他人的好。要做到利他,首先就是從身邊人、手上事開始做起。 企業文化就是如此,其實就是把企業團隊每一天做的事情抽象出價值,這就是我們所做的價值,也是力所能及能夠做到的價值,把這些價值明確出來,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不斷堅守方向,這樣既有了短期的效應,更是為了長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個價值,其實就是明確了利他的定位,是一種利他的大義名分,可以光明正大的宣告,宣告后不由自主的產生了自律性,團隊的成長就會更快、更好。 7月30日: 不讓心中惡念升起。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應對外界各種八風的影響,比如自己雖然努力的做,也難免會被別人中傷,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并不是去解釋,甚至想要和對方掰掰手腕,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在意它,繼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想要去解釋、去得到認同、去討好或者去爭執,其實心中的惡念都已經升起,這個時候引發來的,就是對方更大的中傷,這不是別人的問題,是自己心中的惡念吸引來的。 “心不喚物,物不至”,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惡念不生,惡的果實永遠都不會顯。 7月31日: 人有了能力,怎樣才能發揮出能力? 如果人用能力是為了給自己賺錢享受、滿足自己的欲望,隨著有一點成績,人就會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到享受、欲望上,慢慢的能力就用到了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上,所以工作的成績就慢慢消失了,能力無法發揮。 相反,如果人用能力是為了讓自己去做利他的事,比如讓客戶變美這件事,我們每一天的精力就聚焦子啊如何讓客戶變美一點點,這個時候美變成了我的聚焦點,能力一步步的得到提升,而且不會把精力放到享樂上。 要想能力得到發揮的秘訣,就是利他,能力為他人謀福利時,自然就得到巨大的發揮,如果能力為自己享樂,那么能力很快就會失去作用。 8月1日: 動物都知道,不能夠無限制的破壞環境,無限制的獵殺動物,來滿足自己的欲望。獅子在捕殺獵物后吃飽后,哪怕獵物就出現在面前也不會發起攻擊,說明自然界中也有“知足”的生存方式,這是保持自然界平衡最好的方法。 但是人不是這樣,人類總是想要獲得更多,肆意的破壞環境,為了自己拿到更高的收入,瘋狂的競爭、吞并,想要比別人強一點。這種欲望和貪欲,導致大家都處于焦慮、恐懼中,幸福感直線下降。 其實人活著并不需要很多資源,一點點就夠了,但是貪欲的無限膨脹使得我們疲于奔命,永遠都在追逐。 對于欲望,人要采取克制的態度,而不是放縱的態度。一旦放縱,人就陷入到欲望的海洋,不可自拔,離幸福就越來越遠了,相反,如果采用克制的態度,人自然就會有一些戰勝欲望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知足,才能常樂! 8月2日: 如何做到和諧?大家的欲望都減少一點。 之所以不和諧,是因為欲望變大,大到整個地球的生態不和諧、關系不和諧,是因為人類欲望過大,過度開采所致;小到一個人,總是糾結、痛苦,也是因為欲望太大,追求本來不屬于自己當下的東西,所以不和諧。 不和諧的背后是錯誤的追求,是追求財色名食睡的物質享受,還是追求心性、精神的極致享受,這是兩個不同的方向,同時也是統一的方向。一切源自于心,當我們的起心動念是放在內在精神追求時,我們就是精神追求,物質隨之而來;當我們的起心動念放在物質追求的時候,我們就是物質追求,精神就會極度匱乏。 所以,先確定追求方向,基于方向不停的思考,方法就會層出不窮。 8月3日: 感受到難的時候,才能工作的開始。 走上坡路總是很難,因為要一步步的往上攀登,要耗費體能,看著對我們而言很高的山峰,很多人便喪失了勇氣。 其實,本來不存在難的,難是我們內心有做不到的小聲音,所以說出了難的話。生命是時間組成的,一秒鐘、一秒鐘的過去,只要我們把握住每一個當下的時間,我們的能力都在成長,我們的經驗也會越來越多,我們一步步的攀登,等到半天以后,再回頭看自己攀登的距離,已經不可想象。 困難是我們設想出來的,并不是實有,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去想那么多困難,只需要不斷攀登就好了,選好了路,一路前行即可。 感到難的時候,就是我們應該拿出勇氣、干勁百分百去干的時候! 8月4日: 失敗都是因為中途放棄,永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 永不放棄是一種安靜平和而又強烈的愿望,這種愿望具備洞穿巖石般的堅強,就好像水滴石穿一樣,一點、一點慢慢的把一顆堅硬的石頭滴穿,這需要長時間、穩定的堅持。 在一個難以穿越的愿望面前,大多數時候,我自己都做出了放棄的決定,即使非常想要,但是也戰勝不了自己,這個時候內在的信念首先是看小自己,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相信是一切的源頭,相信才能看見!永不放棄,不是去看別人做到了才不放棄,而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所以永不放棄。 8月5日: 人心易變,但是一旦凝聚,就能夠收獲巨大的能量。 事業的第一步就是凝聚人心,統一思想,統一哪些呢?公司的使命、事業的思考、工作的意義、勞動的價值、如何度過人生等,大家都認可了、能夠做到,員工從思維上清晰了,那接下來就是體驗了。 統一思想,其實就是統一方向,把方向統一到一個點上,大家都用同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大家都用同一個范疇的語言去對話,大家都朝著一個方向走,這樣無疑能夠少付很多代價,而且在同一點爆發的能量會非常大。 統一思想是事業發展的第一步,必須把這個放在具體工作之前來做,如果不做,大家都會自己做自己的,形成不了團隊,內耗嚴重,執行力很差。 8月6日: 人生不順利的關鍵在于人心,當人心處于自私、欲望、邪惡,人生一定是不順利的,因為人性本能的利己會使我們在人生路上經常遭遇他人的漠不關心、爭權奪利。 相反,人如果處于利他、愛、付出,人生一定是順利的,因為當人想著為別人好,為別人付出的時候,他也一定會做出善良的事,這種善良的事一定會引發他人的善心。 經營人生、經營企業的關鍵,就在于思維方式,思維方式處于自私還是利他,決定了企業的品質、生命的品質,戰勝本能的欲望,這是我們必須要走過來的路。 稻盛先生拯救日航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改變人心。一個破碎的企業,一定有一顆導致企業破碎的心,這顆心不變,企業不會發生改變,只要把這顆自私、利己、不顧他人的心改變,企業就活了。 稻盛先生不斷開展干部的哲學學習,宣導人活著的意義、工作的價值、勞動的價值、企業的使命,把大家的心從利己轉變為利他,從干部到員工,讓一線員工參與經營活出利他,這樣日航就快速發生了改變,最終快速實現翻轉。 8月7日: 我們首先不要預設困難而放棄當下的事業,不需要去考慮1年以后的事情,需要的是把當下的事做好,做好極致。 事情的發展瞬息萬變,甚至行業的淘汰也是難以掌控的事情,但是只要每一天在自己當下的事情上百分之百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甚至行業淘汰的危機,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領域。這一切并不是夢想,關鍵在于當下,而非未來! 稻盛先生一直只設定1年的戰略目標,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一年以上難以判定,只需要讓員工活好當下這一年,不必考慮太遠,有長期的方向,堅守住長期的方向,然后一步步腳踏實地向前走就可以了。 8月8日: 教育就是要貫徹正道。 對孩子的教育,在方法上、行為上都不顯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如果做這件事的出發點是處于公平、公正、正向積極的因素,哪怕犯了一些常人認為的錯誤,其實也應該從中得到一些鼓勵。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懂她,在正道上更加容易。 對員工在正道上的嚴格要求,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課,如果員工或者自己在思維上出現了不正之風,要堅決予以抵制,不能不加約束,導致企業在正道之路上越偏越遠,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只有一個企業在正道上得以弘揚,在歪門邪道上才能減少代價。 作為經營者,哪怕是孤獨、哪怕是不被人理解,也一定要堅守正道,每一天、每一刻都要活在正道中,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感。眾人皆醉我獨醒,大家都被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著,經營者必須要堅守正道,這才是關鍵! 8月9日: 當看到稻盛和夫為了正義,被人批斗、甚至打得頭破血流都不動搖,哪怕頭上纏著繃帶也要堅持正義,這個段落的時候,我的心里泛起了波瀾。 對正道的堅守,這是我的工作,這也是美之力發展的根本,但很多時候,內心的恐懼、擔心、小我會經常出來干擾我,使我無法做到像稻盛和夫一般的堅守,哪怕頭破血流,也要堅持。 我的人格上需要成長的空間還很大,雖然這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當聽到親人的批評、不認同的時候,自己的內心難以接納,是心念沒有轉過來。這次課程把這個點慢慢破了,一下子在接收能力上就提升了。 心有恐懼,也要行動,堅守正道、堅守自己選擇的路,是生命最需要堅守的。學習稻盛和夫,是學習他的精神,學習他敢于與邪惡斗爭的勇敢,我相信,他也有恐懼,只不過他戰勝了恐懼,活出了真正理想中的自己,我也一樣,帶著恐懼,我也要前行! 8月10日: 要以“作為人,何謂正確”為決策依據,而不是以自身得失來做出決定。 我記得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想要改變行業,想要做利客戶的事,這個信念很強烈,所以每天百分百的工作、百分百的努力,結果客戶非常認可,很快就蒸蒸日上,事業發展的很順利。這種美好的心靈,會讓人做事心曠神怡。 緊接著私欲膨脹后的自己,想要得到利益、認可,這個時候自己所做的事就是自私、利己的,當然結果就是不順利,進而引發更加惡劣的結果。 其實這兩者一直都伴隨著我,左右搖擺,利他會出現,利己也會出現,一會是利他的激情、付出,但可能下一刻就是利己之心。我們需要的是在利他和利己之間掌握好,接納利己之心,同時讓自己更多的時間活在利他,尤其是在作重大決策時,必須是利他之心。 稻盛先生用的方法是:永遠問自己,作為人何謂正確?! 做重大決策時,首先判斷作為一個人,這樣對不對,這個人不是自己,也不是企業團隊,而是作為一個基本的人,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做人的品質。 用這種方法來戰勝自己的利己之心,活現出利他之心! 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方法,讓自己可以自由的從利己轉換為利他,只要能夠體驗到,能夠有效就是落地的。 8月11日: 用真我去做出判斷,超越本能、感性和知性。 本能是得失心,是自私的; 感性是自己的喜歡、不喜歡; 知性是冷靜的分析判斷; 這三種判斷都有缺陷,唯有真我符合宇宙的法則。 所謂真我,是指真善美,我們在做出判斷時永遠堅守住真善美,是生命最簡單、最純粹、最有效的決策方式。 真誠:接納自私,真誠的表達,內外一致; 善良:保持自己的正向思維,不以欲望、自私為出發點,而是以利他為出發點; 美好:永遠看大自己、看大他人,永遠以美好向上為評判基準。 頭腦中都是真善美,做事也都是真善美,我們吸引來的也都是真善美,結果也都是真善美了,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
|
來自: 張維芳dng9r6ir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