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家里條件不是很好,對金錢有著近乎偏執的渴望,喜歡看各類創業故事,商業模式分析,時間久了,自然胸有溝壑,于是暗暗下決心,步入社會后一定要大展宏圖,成就一番事業。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學畢業以后,找工作的歷程一波三折,在連續換了幾份工作以后,我認定,自己是不適合上班的。 而我所有的工作的經歷,加起來不到半年,就在我決心徹底離開職場,前途一片迷茫的時候,我誤打誤撞的接觸到了微信公眾號。 我是不懂技術的,但是微信公眾號給了所有不懂技術的人一個出口,在早期,只要你會最基礎的圖文操作,就能運營一個公眾號,而隨之帶來的流量聚集,就能變成源源不斷的金錢進入你的口袋。 在當時,這是一個新生事物,大眾也普遍沒有今天流量意識以及變現的思維,做公眾號完全憑借的就是對新生事物的熱情和好奇心。 我開始做的時候,和很多草根創業者一樣,只會復制粘貼一些段子、笑話、美女素材,也沒有什么排版意識,完全是新奇、好玩、嘗試的心理。 當看到后臺逐漸增長的粉絲,不時還有人互動留言,頓時覺得很有成就感,而我又是一個對數據特別敏感的人,每天打開公眾號后臺分析圖文數據,都讓我樂在其中。 在我堅持更新運營了三個月后,我就擁有了兩萬粉絲,雖然粉絲不少,但是卻沒有賺到一分錢。 我開始在網上加一些公眾號的運營交流群,想向同行學習下運營經驗,通過交流發現,好多人都在接廣告賺錢,群里也有很多派單的廣告主。 一扇新的大門打開了,我也很快就接到了第一個廣告訂單,金額雖然不大,只有三百塊,但卻讓我欣喜若狂,這可是我在網上的賺的第一筆錢啊,興奮之余,每天就加入各種交流群,逛論壇,貼吧,研究別人怎么運營公眾號賺錢。 進入了這個圈子以后,我開始了解廣告聯盟,流量變現,互推換量這些東西,原來公眾號賺錢的方式并不是只有接廣告一種,只要手里有流量,那就可以一直變現賺錢,流量為王的認知,就是在那個時候確立的。 當做一件事開始有回報的時候,大多數人的第一想法就是,復制,放大,規模化,產生規模效益,賺更多的錢,而我也不例外。 我開始瘋狂的做公眾號,不斷的用大號給小號導流,和同行互推,換量,很快,我就做成了一個公眾號的矩陣,手里有將近三十個號在運營。 公眾號太多,自己忙不過來,就招了兩個人幫我運營,每天就是找素材,增粉,接單,菜單欄掛上各種游戲、直播產品的推廣鏈接,有時也接第三方cps商城的廣告。 在這期間也有違規封號的情況,但總體可控,網絡上認識的朋友們也基本和我一樣,都是在批量做公眾號,有的玩的大的,已經做了上百個號,有的單號粉絲幾十萬,而我是個沒有什么野心的人,覺得就手里這么多號,挺好的,每個月都能賺個十幾萬,我很滿足。 公眾號矩陣的生意持續做了一年多,每天日入斗金的感覺很爽,但入場的玩家多了起來,競爭也異常激烈,封號也開始越來越頻繁。 最初我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我一個主體下七八個號全部被封,關鍵是這些都是粉絲比較多的主力賬號,損失很大,收入直線下滑。 我有些灰心喪氣,但幾天之后,我就決定繼續做新號,就當一切就緒,準備開始導流的時候,一夜之間又被封殺了十幾個賬號,手里的賬號基本上損失殆盡,剩下的號粉絲也不多了。 心灰意冷之下,我決定放棄,于是遣散了員工,剩下幾個賬號,也停更了。 從開始自己一人更新運營,到后來批量操作,項目一共操作了大概不到兩年的時間,而我也從公眾號矩陣項目中賺到二百多萬,算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對于大多數上班族來說,這個數目也許很不錯,但是,當年我的那些同行朋友們,雖然也遭遇了嚴重的封號潮,但是很多人后來又重整旗鼓,通過遷移合并,廣點通投放之類的方式,很快又做起來了。 因為有了之前封號的教訓,所以越來越規范化,從素材到排版,到運營商務,做成了正規的新媒體公司,這兩百多萬,是現在他們一個月的收入。 什么?你說我后悔嗎? 說不后悔是假的,我停止做公眾號以后,也嘗試了不少項目,有的賺錢了,有的賠錢了,但終究沒有一個像做公眾號時那樣順利又賺錢。 我也曾經和以前的同行朋友線下交流過,問他們當時為什么沒有放棄,而是堅持做公眾號? 其中一個朋友告訴我說,當時被大量封號以后,一度也想放棄,但是放棄了做什么呢?做其他項目也是從零起步,沒有任何經驗,說不定還不如這個,最起碼做公眾號已經有不少經驗了。 與這些朋友比起來,我雖然獲得了第一桶金,但是,卻失去了更大的發展機會,就像去了一座金礦,我溜達了幾圈,撿到了一些肉眼可見的金子,就自顧自的離開了,但是,卻錯過了地下的整座金礦。 后來我無數次想過,如果當時我沒放棄,現在應該會是怎樣? 但是人生沒有假如,有些機會,是稍縱即逝的,錯過的,便永遠不會再回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