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上市受挫和裁員千人的消息很快在互聯網圈傳開。雖然滬江官方很快就發布了正式聲明,稱謠言嚴重失實,不存在對賭協議,公司上市仍然在進行中,95%的裁員也不真實,只是對虧損業務線進行了優化和合并。但是因為績效考核才進行崗位優化的說辭并沒有讓大家信服,被越來越多的消息證明了這個老牌在線教育探路者在發展上遇到了麻煩。 根據爆料消息,滬江裁員規模大概在千人,英語口語、留學這種大項目沒有了,大部分業務都被砍掉,只保留了少量業務。在官方聲明中,滬江也承認在對虧損業務進行優化和合并。從財報上來看,誕生于2001年的滬江,經營狀況并不算好。 根據招股書,滬江把旗下業務分為自營品牌課程業務,滬江網校以及CCtalk兩部分,為用戶提供涵蓋升學、留學、語言、職場興趣等全方位的學習產品和服務。但這些業務多年來都沒有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2015財年、2016財年、2017財年及截至2017年及2018年8月31日止八個月,營收分別為1.85億元、3.39億元、5.55億元、3.43億元、4.36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80億元、4.22億元、5.37億元、3.12億元及8.63億元。虧損不斷擴大。 自營品牌課程是目前滬江的營收構成重點,課程里面絕大部分收益來自大學生課程和除英語外的語言課程,CCtalk業務還處在燒錢推廣的時候,在品牌和市場占有上都不占優勢。虧損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遇到經濟下行的一年,加上上市這個重要節點,滬江要優化掉虧損的業務線,進行團隊瘦身,來控制成本,并不奇怪。 業績不振,短期內傾注了心血的CCtalk也沒有快速成長起來的趨勢,滬江內外交困。 外:市場細分,賽道競爭激烈份額被蠶食; 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趨勢預測2018-2020》顯示,2017年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5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3%。預計2020年規模將達到4293億元人民幣。加上中國家庭對于教育的不吝投入,家庭儲蓄的10%-15%都愿意投入到教育中,很快就讓在線教育市場成為了資本追逐的香餑餑。QuestMobile去年年中發布的《在線教育行業洞察報告》顯示,教育類App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2.2億。 傳統的教育機構學而思、新東方等機構都不甘示弱跟進布局互聯網+。這樣一來,滬江的主要營收業務——大學生課程和除英語外的語言課程,市場不可避免的受到擠壓,課程利潤率在競爭涉及到價格戰補貼戰的同時,也會下降。 如果要將業務拓展到面向更低齡的人群,面臨的競爭也異常激烈。教育培訓領域的創業項目迅速分化,以年齡段將市場細化到面向學前兒童的,K12階段的,高等教育階段的;從工具功能角度,將市場細化成詞典翻譯,作業輔導,語言學習等市場。每一個相對應的細分市場,都涌現了一大批對應的企業,僅2019年前兩個月,掌門1對1等數十家互聯網教育平臺融資額就接近百億元。各個賽道都在開打品牌戰、價格戰,滬江目前并不具備多線作戰的資金和產品能力。 內:獲客成本高企,付費轉化低 內因來說,滬江本身由bbs式網站發展起來,面向的用戶群體年齡段偏大,主要用戶是大學生群體,這部分人群培訓目的明確,留學、考證等剛性需求更愿意付費去上線下的課程,教學質量和專業度更受認可。而日常學習需求,與其付費購買線上課程,不如尋找免費的資源。 所以滬江業務增長乏力的一大原因就是購買轉化率不高。根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8月31日,滬江教育用戶數量由1.7億增長至1.86億,其中付費人數達到1070萬,付費轉化率只有5.7%。對比起在線教育領域的新貴VIPKID,差距太大,VIPKID在30萬用戶規模的時候,年收入就做到了50 億人民幣,還做到了95%的高續費率,70%的老帶新用戶轉介紹。 而且,即使拿出大筆預算做營銷投放,轉化效果和有線下布局的教育機構相比,并不具備優勢。格隆匯曾經做過對比,在線教育機構銷售費用率遠高于線下機構。比如滬江和新東方,在課外輔導業務上,滬江毛利率為近60%,新東方略低為56%,相差不大甚至滬江略有優勢。但計算凈利潤時,滬江為-96.78%,虧損,新東方則仍為正數,盈利12.1%。 但如果不做推廣,市場份額將被競爭對手進一步蠶食。對于滬江來說,營銷投入并不能省。但如何建立精準鎖客與高效分發一體化的營銷機制是后續需要解決的。 通過關閉虧損業務,裁員瘦身的方式來集中力量放大優勢業務競爭力,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不過想要在目前的市場競爭中殺出重圍,困難不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