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一些常見指標的值是最初步且直接的判斷。而有些指標的異常也可能是某些特定疾病的信號,所以,身體各項指標維持在正常值才有可能健康。以下這13項指標的正常值以及維持指標正常的健康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1 血壓 血壓(BP,blood pressure)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于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在不同血管內被分別稱為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 影響因素 每搏輸出量、外周阻力、心率等 高血壓 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 低血壓 血壓低于90/60mmHg 我國成年人血壓值的正常范圍為:收縮壓<120mmHg ,舒張壓<80 mmHg。 ▲ 圖片來源:《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血壓不正常不僅會影響血管健康,還會影響心臟、大腦。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7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 如何維持血壓正常: 1)低鈉高鉀飲食,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6g。 2)積極鍛煉,控制體重。 3)不吸煙,不飲或限制飲酒。 4)減輕壓力、保證睡眠。 2 血糖 血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Glu,Blood glucose)。葡萄糖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正常人體每天需要很多的糖來提供能量,為各種組織、臟器的正常運作提供動力。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正常血糖值為:空腹血糖<6.1mmol/L,同時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 當空腹血糖≥7.0 mmol/L,則可確認為糖尿病,如果糖尿病較為嚴重,還容易引起糖尿病足、眼病甚至臟器功能障礙等多種并發癥。 如何維持血糖正常: 1)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蔬菜和全麥食物。 2)適量減少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3)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 3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是一種運載膽固醇進入外周組織細胞的脂蛋白顆粒,可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當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飾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積存在動脈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動脈硬化。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的膽固醇”。它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之一。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為<3.4mmol/L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造成血管“堵塞”的關鍵因素,其增高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 如何降低“壞”膽固醇: 1)控制體重,多果蔬和全麥食物、堅果等。 2)戒煙限酒。 3)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 4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TG,triglyceride)是脂質的組成成分,是甘油和3個脂肪酸所形成的脂。脂質組成復雜,除甘油三酯外,還包括膽固醇、磷脂、脂肪酸以及少量其他脂質。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的甘油三酯保持著動態平衡。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給與儲存能源,還可固定和保護內臟。血清甘油三酯測定是血脂分析的重要指標。 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甘油三酯正常值為<1.7mmol/L。甘油三酯高同樣是血脂異常的重要指標,血脂異常的主要危害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如何控制甘油三酯: 1)少吃紅肉、高膽固醇食物、多吃高纖維食物。 2)保證運動。 5 尿酸 尿酸(Uric acid)是鳥類和爬行類的主要代謝產物,微溶于水,易形成晶體。正常人體尿液中產物主要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為三氧基嘌呤,其醇式呈弱酸性。各種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隨尿排出。 尿酸是通過一系列變化生成的,人體內的“嘌呤”類物質通過體內一系列變化轉變成尿酸,大部分尿酸可以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但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就可能沉積在關節或腎臟中,引發不適。 高尿酸血癥: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umol/L,女性<360 umol/L。 高尿酸血癥會引起痛風發作和關節損害,還會導致血管內皮和腎臟的慢性損害、加重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發生的風險。 如何降低尿酸: 1)少進食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火鍋等高嘌呤的食物; 2)保證飲水足夠,每日2000ml左右。 6 紅細胞 紅細胞也稱紅血球,(英文名: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簡稱RBC),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通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時還具有免疫功能。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是無核的,這意味著它們失去了DNA。紅細胞也沒有線粒體,它們通過分解葡萄糖釋放能量。運輸氧氣,也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運輸二氧化碳時呈暗紫色,運輸氧氣時呈鮮紅色。 紅細胞會生成于骨髓之內。紅細胞老化后,易導致血管堵塞,所以會自動返回骨髓深處,由白細胞負責銷毀;或是在經過肝臟時,被肝巨噬細胞分解成為膽汁。 國內一般定位成人紅細胞正常數值約350萬~550萬/mm3個。紅細胞數量減少,會產生貧血,增多則可能導致血液流動慢,阻塞血管。 如紅細胞數值異常: 1)如貧血,需先查清類型,對癥治療。 2)飲食上可輔助增加補充蛋白質、鐵等。 3)如非貧血,需及時查清病因,并積極治療。 7 白細胞 白細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簡稱:WBC)是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正常成人總數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時間、機體的功能狀態而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血管內。因此,白細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廣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組織中。 國內一般定位成人白細胞正常數值約為4000~10000/mm3個。白細胞的數量增高或降低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體內的白細胞數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出現了炎癥。 如白細胞數值異常: 1)若明確為感染,及時進行炎癥治療。 2)如為其他情況,及時對癥治療。 8 血小板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解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巨核細胞雖然在骨髓的造血細胞中為數最少,僅占骨髓有核細胞總數的0.05%,但其產生的血小板卻對機體的止血功能極為重要。 因血管創傷而失血時,血小板在生理止血過程中的功能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創傷發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創傷處,并聚集成團,形成較松軟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進血凝并形成堅實的止血栓子。 國內一般定位成人血小板正常數值約為10~30萬/mm3個。 血小板數的增多與缺鐵性貧血相關,此外,還可能與急性白血病、紫癜等多種血液病有關。 如血小板數值異常: 發現血小板異常,盡早到醫院就診。 9 肺活量 肺活量(vital capacity)是指在最大吸氣后盡力呼氣的氣量。包括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三部分。潮氣量是指一次呼吸周期中肺吸入或呼出的氣量,在潮氣量之外再吸入的最大氣量為補吸氣量,在潮氣量之外再呼出的最大氣量為補呼氣量,最大呼氣后殘留在肺內的氣量為余氣量。 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受年齡、性別、身材、呼吸肌強弱及肺和胸廓彈性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說,身體越強壯,它就越大。研究表明,它與最大吸氧量存在很高的相關。常用作評價人體素質的指標。 一個成人肺活量標準為男性>3500ml,女性>2500ml。人體內部的氧供給全部靠肺的氣體交換來獲得,肺活量大就說明每次呼吸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量就大。而人體的各器官、系統、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氧,機體只有在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工作。肺活量下降,內部機體活力也會隨之下降。 如何提高肺活量: 1)堅持運動,如游泳、慢跑、騎車、爬山等。 2)靜態下也可以選擇練太極拳、呼吸操等。 10 心率 心率 (heart rate)是指正常人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也叫安靜心率,一般為60~100次/分,可因年齡、性別或其他生理因素產生個體差異。 一般來說,年齡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輕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齡男性快,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安靜狀態下,成人正常心率為60~100次/分鐘,理想心率應為55~70次/分鐘(運動員的心率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為50次/分鐘左右)。 心率過快或過慢,都容易造成血壓波動。不僅如此,如果心跳過快,還會導致心臟做功增加,造成心臟肥厚、心力衰竭等嚴重問題。 如何保持心率正常: 1)經常運動,規律作息,減少熬夜。 2)限鹽、戒煙、限酒。 3)少動怒,保持心態平和。 11 腰圍 腰圍(waist circumference):經臍點(om)的腰部水平圍長 。 腰圍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的綜合指標,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測量方法是:被測者站立,雙腳分開25至30厘米,體重均勻分配 。 男性的腰圍需<90cm,女性腰圍<80cm,但各國標準稍有差異,中國成人腰圍正常范圍為,男性<85cm、女性<80cm。 腰圍過粗者一般為中心性肥胖,而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導致多種慢性疾病,中心性肥胖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最重要的因素!不僅如此,中心性肥胖是缺血性心臟病風險獨立的危險因素,且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隨腰圍的增加而增加。 如何保持腰圍正常: 1)控制飲食、多吃水果、蔬菜、膳食纖維。 2)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 12 頸圍 頸圍Ⅰ(neck girthⅠ,M63):在喉結下方的頸部水平圍長,用軟尺測量。 頸圍Ⅱ(neck girthⅡ):經喉結節點(lar)的頸部水平圍長,用軟尺測量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健康成人的頸圍:男性<38cm,女性<35cm。如果頸圍超標,則意味頸部皮下脂肪增多。 頸圍過大也與多種疾病相關,頸圍增大者血脂異常率明顯增高。此外,頸圍過大與胰島素抵抗和各種心血管代謝危險因素密切相關。 如何保持頸圍正常: 1)控制體重,減少過多的脂肪堆積。 2)增加有氧運動,為身體減脂。 13 身體質量指數(BMI) 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主要用于統計分析。肥胖程度的判斷不能采用體重的絕對值,它天然與身高有關。因此,BMI 通過人體體重和身高兩個數值獲得相對客觀的參數,并用這個參數所處范圍衡量身體質量。 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成人標準BMI為:18.5≤BMI<24。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用來衡量一個人胖瘦的標準,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 當BMI≥24時為超重,BMI≥28時為肥胖,而肥胖可能引起多種代謝并發癥,包括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癥。 如何保持正常體重: 1)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膳食纖維等食物。 2)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 3)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