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法定職業病: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引起的疾病。目前被列入的法定職業病有10類115種。 2、職業病危害因素:指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 3、職業禁忌:勞動者從事特定職業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病危害因素時,比一般職業人群更易于遭受職業病危害和罹患職業病,或者可能導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從事作業過程中誘發可能導致對他人生命構成危險,這種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狀態,稱為職業禁忌。 4、職業病危害: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 5、建設項目:指在一個總體設計或初步設計范圍內,由一個或幾個單項工程所組成,經濟上實行統一核算,行政上實行統一管理的建設單位。一般以一個企業(或聯合企業)、事業單位或獨立工程作為一個建設項目。 6、職業衛生:職業衛生,是指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和增進勞動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質量,依法采取的一切衛生技術或者管理措施。 7、生產性粉塵:指在生產中形成的,并能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 8、塵肺病:塵肺病是由于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并在肺內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二、單項選擇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于( B )正式實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 職業病指( B )。 A. 勞動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因接觸粉塵、有毒、有害物質而引起的疾病 D. 工人在職業活動中引起的疾病 3. 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統稱( C )。 A. 職業病危害 B. 職業危害 C. 職業危害因素 D. 職業衛生危害 4. 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 C )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統稱職業病危害因素。 A. 粉塵、物理、化學因素 B. 粉塵、物理、放射 C. 物理、化學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塵、物理、生物因素 5.( B )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A. 接觸職業有害作業的工人 B. 職業病病人 C. 接觸有毒、有害的勞動者 D. 接觸矽塵工人 6.依據法律規定,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及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的機關是( A ) A.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 B.縣級以上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C.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 D.省級以上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7. 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 D )。 A. 同時設計,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B. 同時設計,同時施工 C. 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 D. 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8. 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 A )。 A. 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B. 警示標識 C. 警示說明 D. 警示語言 9.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 B )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 A. 必要時 B. 定期 C. 不定期 D. 間斷 10.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 A )如實告知勞動者,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A. 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 B. 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 C. 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 D. 職業病病名 11、職業病危害因素侵入人體的途徑有:( D ) A.呼吸道 B.皮膚 C消化道 D. 呼吸道、皮膚、消化道。 12、2009年媒體披露的( C )暴露出我國職業病防治領域中的一些問題,職業病防治工作再次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A.福建省仙游縣外來農民工患職業病事件 B.河北省高碑店市農民工苯中毒事件 C.河南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 13、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C )明確了職業病防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 A.國家職業病防治綱要 B.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C.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 14、根據國家現行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分工,監督檢查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監護情況,規范職業病的預防、保健以及職業病的檢查和救治工作由( B )負責。 A.安全生產監管部門 B.衛生行政部門 C.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 15、工作場所的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應( A )。 A.考慮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的要求 B.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C.滿足生產要求 16、粉塵作業時必須佩戴( B )。 A.棉紗口罩 B.防塵口罩 C.防毒面具 17、塵肺病的早期主要癥狀是( B )。 A.發熱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 B.咳嗽咯痰、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 C.肋下隱痛、食欲減退、 肝臟腫大等 18、根據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到2015年,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預評價率和控制效果評價率分別達到( B )以上。 A.70%和80% B.60%和65% C.50%和75% 19、用人單位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 C )。 A.安排下崗,并給予一次性補貼 B.解除勞動合同 C.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 20、進行職業病診斷重要的前提條件是( C )。 A.癥狀和體征 B.實驗室檢查 C.職業史 21、職業病診斷應當綜合分析( B )和臨床表現以及輔助檢查結果。 A.病人的職業史 B.病人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和現場危害調查與評價 C.職業病危害接觸史、既往病史 22、( C )是電焊作業人員常見的職業性眼外傷,主要由電弧光照射、紫外線輻射引起。 A.白內障 B.紅眼病 C.電光性眼炎 D.職業性聽力損失 23、當事人對設區的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 B )。 A.行政復議 B.再鑒定 C.行政訴訟 24、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 B )提出賠償要求。 A.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B.用人單位 C.行業主管部門 25、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用人單位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 B )。 A.消防設施 B.泄險區 C.隔離墻 26、職業衛生監督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時,被檢查單位應當 ( C ),不得拒絕和阻礙。 A.停止作業并接受檢查 B.認真對待 C.接受檢查并予以支持配合 27、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向( A )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A.衛生行政部門 B.建設行政部門 C.環境保護行政部門 28、工作場所的生產布局應當符合( B )。 A.效益原則 B.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C.滿足生產需要的原則 |
|
來自: 宋健f83ftobhua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