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 所謂“義務”,是特定環境,特定關系給予人的基本要求,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也同樣如此。 父母要想在子女盡贍養義務的基礎上得到善待,前期就必須要有鋪墊,簡單來說就是:你善待子女,對子女好,以身作則教會了子女怎樣感恩,怎樣尊老,這樣他們才能在盡義務的基礎上善待你。否則,如果僅僅只是盡義務,其他善待都沒有,那也只是維持溫飽而已。 婆媳之間更是如此,昨天我們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婆婆想讓兒媳養老,前期需要有鋪墊,需要善待兒媳,需要和兒媳處好關系。否則,你沒善待過兒媳,還盲目要求她養老,一旦她跟你兒子離婚,你啥也落不到。你沒善待過兒媳,就算她給你養老,也只是盡最基本的義務而已,不會有善待。 每次聊到這種問題時,總會有人在評論區大談特談法定義務的問題,說得好像不管婆婆怎么作妖,兒媳都必須要盡心盡力給婆婆養老一樣。話可以這樣說,但人性不會按照你說的這樣運行,沒得到過婆婆善待的兒媳,很難做到以德報怨。 下面這位兒媳跟婆婆之間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她的態度就很明確:“你沒善待過我,我憑什么善待你?” 東林老師:昨天看到您寫的那個“婆婆在六十大壽時當眾要求兒媳養老,兒媳拿出離婚證”的案例,我真的很感慨。我不明白現實中怎么會有那么多糟糕的婆媳關系,為什么做婆婆的就腦子轉不過彎,不懂得善待兒媳呢? 稍微動動腦子想想就知道,你沒有善待過兒媳,還用道德綁架的方式當眾要求她給你養老,這能行得通嗎?你這樣只會讓兒媳更討厭你,覺得你倚老賣老。 我雖然沒有像那位兒媳一樣離婚,但我和婆婆之間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同樣沒有得到過婆婆的善待。 其實不光是我,我老公以及我的小姑子,都沒有得到過婆婆的善待。 在我和我老公結婚之前,他就跟我說過他的原生家庭問題,說他母親在家里搞專制,唯我獨尊。之后接觸了婆婆,發現確實如此,所以,我們的關系從一開始就不好。 我不是一個好欺負的人,加上我提前知道了婆婆是什么樣的人,有了心理準備,所以即便婆婆看我不順眼,即便婆婆欺負我,我也不會受到什么影響。我的觀念一直都是,只要你別把我逼急了,正常情況下,我不會跟你一般見識。 因為我算是一道婆婆攻不破的銅墻鐵壁,所以婆婆欺負的對象就漸漸轉移到了其他人身上。 我老公受我影響,對待婆婆也是一副雷打不動,波瀾不驚的態度,所以婆婆也不能把他怎么樣。但是,我小姑子就不一樣了,她不敢跟婆婆叫板,很多事都被婆婆支配,阻撓或破壞,包括她的婚姻。 不得不說,小姑子嫁的老公是個好男人,她的婆家人脾氣都很好,不然,照我婆婆那種作妖的方式,換做別的脾氣不好的婆家,早就翻臉了。 具體要說的是小姑子結婚當天的事,那天,婆婆總共翻臉了三次,差點摧毀自己女兒的婚姻。 男方接親的時候,婆婆攔住不讓男方進門,各種要錢,最后被我老公拉開,男方才順利把我小姑子接走。 婚禮上,改口環節,新郎改口的時候,婆婆拉著一張臭臉不應聲,也不給改口費。被司儀催促的時候,她發脾氣說就是不給錢。小姑子的婆家沒有計較,直接跳過了那個環節,才讓婚禮繼續。 之后婚宴結束,在散場的時候,小姑子送婆婆走,婆婆又翻臉了,“吃里爬外的玩意兒,結婚條件提那么低,一點都不知道為娘家著想!你以后就住在婆家吧!別回娘家了,我沒有你這個女兒!” 小姑子委屈地蹲在路邊哭,我安慰了好久才讓她平復。 那之后,小姑子回過娘家三次,每次都被婆婆掃地出門,后來她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我不明白婆婆到底要作到什么時候,在自己家都失了人心,難道就不知道想想自己的晚年生活嗎?跟自己兒子兒媳的關系不好,跟自己女兒的關系也不好,等到以后她需要養老的時候,就知道什么叫懲罰了。 我跟我老公說過,我會給婆婆養老,但只盡最基本的義務,想讓我善待她,沒門兒。她沒善待過我,我憑什么善待她? 有些婆婆晚景凄涼,真的是自作自受!現實中晚景凄涼的婆婆有兩種: 第一種是付出沒有回報,子女都是白眼狼,連最基本的贍養父母的義務都不盡。 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不大,雖然有這樣的家庭,但不多。而且真要追究起來,不得不說父母的教育問題。 父母的付出和教育如果全都是盲目的溺愛,那就很容易養出白眼狼,結局自然不會好;而如果父母的付出是松弛有度,以身作則,教子女向善,養出的子女都很懂事,結局自然不會差。 第二種就是上面案例中講的那種問題,婆婆自己作妖,搞砸了親子關系,犯了眾怒,到老了沒有子女在身邊陪伴,或者子女只盡最基本的贍養義務。 這種婆婆晚景凄涼,真的就只能說是自作自受了。你不善待子女,不善待兒媳,家里所有人都沒得到過你的善待,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一遍,這樣一來,想要讓他們盡心盡力給你養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希望其他婆婆能好自為之,不然真的晚景凄涼才后悔,就來不及了。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