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最近遇到了職業困境。 F今年四十歲了,七年前從一家500強大公司跳槽到現在這家中型外資半導體公司做研發主管至今。 這七年中,F經歷了很多事,到公司前兩年結婚生子,后來母親生病,他老家在江蘇南通,工作在上海,不遠不近,F是單親獨子, 為了照顧母親, 每周往返,非常辛苦。 前年母親去世后,他自己又連續生病,孩子身體也不好, 人到中年,生活壓力一直很大。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公司整體要求在家辦公,他也習慣了, 但疫情平穩后,公司要求能上班就盡量到公司上班,F仍然選擇在家辦公,雖然是公司允許,但明顯,領導并不高興。 上個月,上半年評估出來,他被PIP, 降了薪,三季度是改進最后的機會,如果三季度再沒有明確改善,就會被Fire。 F有些憤憤然。 F名校研究生畢業,畢業后一直在大公司,上次跳槽到這家公司也是獵頭操作的,一直沒有愁過工作機會。同學也都是在高科技或互聯網行業,很多已經是高管了,薪水才70萬,已經算是混得差的了,現在這份工作還挑戰他,F決定重新找工作。 想不到,過了七年再次找工作,F發現現在找工作變得非常困難。 網上投簡歷幾乎沒有回音,獵頭推薦了幾次機會,大多成了陪跑,極少的面試最后反饋是: 技術基本功還行,但這兩年Hands on 的工作做得少了, 動手能力一般; 年齡太大,級別偏低, 薪資偏高...... 雖然F提出有好機會,也愿意降薪,但是根本沒人給Offer,即使F提出降薪也沒人愿意給機會。 請老同學推薦,也都說他們的公司目前沒有機會,追問下去,老同學們交底:按F現在的級別的工作,都只招35歲以下的人,F又達不到更高級的要求。 F這樣無力的中年人,我幾乎每個月都會遇到一兩個。 2 經過這一次打擊,F 其實對目前的狀況有反思,人生四十,真的路越走越窄: 1,行業,F對現在的行業很熟悉,目前這個行業總體還是不錯。但高科技行業人才輩出,年輕人不斷進入,競爭壓力也很大。 2,企業 :F所在的這家外企在半導體行業里發展一般,在中國沒有太核心的研發,只是應用研發。企業生產力不高,競爭力不夠。依賴海外市場,國內一直沒什么發展,比較安逸,規模不發展,晉升的位置就比較少。 3,個人:這幾年F家里事情多,確實沒有把心思放太多在工作上,自己有所松懈,在工作上投入不足,業務上沒什么進步。 4,人際:公司內部,和領導關系微妙,領導只比自己大一歲,升職可能小,自身也沒什么空間。因為這兩年一直沒有太多進步,和老同學,老同事聯系都不多,關系疏遠了。 再加上現在市場大環境真的不算好,讓F這樣人到四十人幾乎沒有選擇余地。 F 自嘲,沒想到自己居然不經意間也成了那種不敢辭職的中年人。 3 每個人的人生和職場狀況都是從三個層面的表現決定。 1,視野層 一個人的視野,認知,格局,眼光都屬于視野層,視野層決定了一個人的選擇。 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在于: 1,懂得排序——能否選擇做對自己未來最重要的事; 2,懂得聚焦——有多少精力和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這些“懂得”往往出自認知。 F現在的情況其實是無數次選擇的結果,比如七年前選擇跳槽到這家公司,就是因為這家中型外企,文化溫和,F想在這個公司解決結婚生子,過壓力不大的生活,其實這個公司也一直符合他當年的期望,溫和,發展不快,不太復雜,只是沒有想過,有利就有弊,這家公司穩定得僵化,跟不上市場,穩定同樣意味著沒發展,一直壓力不大,慢慢就會失去市場價值。 2,能力層 知識,技能,經驗這些智力因素和體力精力都屬于能力層,能力層決定了你能hold住什么樣的選擇。 F名校畢業,基礎不錯,開始職業生涯的前幾份工作都在頂尖大公司,但這幾年知識更新很慢,技能沒有提高。 F做個不高不低的主管,自己動手少了,由于公司不激進,這個行業的新技術用得少,F并沒有提升自己的硬技能。 至于軟技能,F這七年工作沒有變過,駕輕就熟,人員關系也很穩定,基本沒有太多刺激和要求,無論是溝通還是解決問題,F并沒有提升自己軟技能。 除了智力能力,還有體力精力這樣先天的稟賦。這些都是先天稟賦和后天訓練的共同結果。 3,網絡層 資源網絡層決定了我們能做什么選擇。 社會資源,人脈網絡往往是我們的支撐。每個人都是社會動物,做任何事都要有資源支撐。 資源網絡有先天的,有的人起點就是很多人奮斗的終點。 也有后天發展出的。F畢業于名校,曾經過職于名企,校友資源、前同事資源都是資源網絡。 信息社會,網絡的作用越來越大,你在社會網絡的哪里,哪些人認識你,網絡既然能支撐我們把能力發展到什么程度,也能制約我們的發揮。 在職場中,這三層都是既有先天稟賦,又需要后天經營的,沒有視野,認知有限,往往做錯人生重要的選擇,能力不足,無法在競爭中獲勝, 人脈有限,往往缺少機會。 三層如果發展不同步,就不能穩步發展。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有太多把一手好牌打爛的人,也有很多人低開高走,不斷提升層次的人。 4 我們可以從這三層面經常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 為了方便操作不妨列一個檢查自己市場價值的問題清單。 我大致做了個,昨天在我的微信群里分享時,有朋友說評估對照了一下,放棄了跳槽的念頭。每個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進行更改:
1,如果公司變化,自己要離開,自己擁有多少有價值的技能? 2,上述技能的“保質期限”有多長?
3, 擁有多少在其他企業通用的經驗?能有什么證明呈現這種經驗是有效的? 4,這種經驗在社會上有多大的需求?
5, 如果公司裁員,公司內有多少人會愿意幫助你?愿意幫助你的人當中,有多少是有決策權的? 6,公司外有多少愿意幫助你的人?這些愿意幫助你的人當中,有多少是有決策權的?
7, 所在的行業/市場中,人均生產力是多少? 8,和其他行業比,人均生產力是高還是低?
9, 所在行業受新技術影響有多大?進入者多還是撤出者多? 10,從自己年齡、精力、學習能力評估下自己的市場價值未來發展潛力有多大? F后悔自身沒有太多,并沒有資本,還是要認慫,寧愿降薪,好好表現,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身身體也不好是很多人都不得不面對的情況。不得不說,中年人,如果積累不夠,網絡人脈不夠,能力不夠,四十歲無處可去可能就是現實。 5 現在人生百年已經是現實,40歲其實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想想以前40歲已經是大媽大叔,但現在50歲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年這個概念其實在職場上也一直在被刷新中。 F經過檢查,雖然一身冷汗,但也看到自己三層的基礎還不錯,只是缺乏經營。既然已經無法回到過去,我們能做的只有把握現在了。 F畢竟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聰明人,痛定思痛,和我討論,覺得自己現在能做的就有: 一,努力工作。 不管怎么樣,現在哪怕面臨極被動的情況,努力做好手頭的事,既是最應該做的,也是能做的。 公司雖然有很多問題,但還是比較溫和的,自己在公司多年,雖然沒有好好經營,但并不是完全沒有挽回的機會。 F決定好好和領導談談,畢竟有七年合作的感情,還是可以交流的。當然,努力找工作也一定要同步進行的。 二,自律自強 這幾年F自我反思,生活上有些放棄自己。并不注意運動保養,身體健康狀況不佳。 無論如何,身體才是一切的基礎,人到中年更能看出身體的重要。荒廢放縱自己,帶來的惡果明顯。 中年人,家務繁多,做為家庭的頂梁柱,也不是一味只做陪伴就盡到責任,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是更大的責任。工作不好的人,很難做到家庭圓滿。 三,多樣化收入來源。 F技術不錯,以前曾經做過一個網站差點被微軟收購,但是后來因為事情多就放棄更新了,在F這樣的技術背景出身的人看來,很多現在市面上的產品都有改進空間,F決定還是找一找副業的機會。 F這幾年,因為并沒有用心經營自己的財務,收入單一,加上母親長期生病,家庭開支也不小,花費巨大,40歲也只能算月光,沒有太強的經濟基礎。 讓自己躲在金錢的背后才是職場上最安全的PlanB。 四,搭建好人脈 F其實人脈基礎并不錯,在科技界和互聯網行業人脈聯系并不少,可惜因為地位懸殊越來越大,自尊心強的F也越來越和老同學,老同事減少了交往。 這次巨大的沖擊讓F認識到沒有,連飯碗都不穩了,還不多向朋友請教是多么可笑的事,面子不是自己不和外界交往就能保留住的,只有自身強了,才能有自尊。 五,持續學習 F一直認為自己學習能力強,但事實上,當有了前面的幾項目標,F才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過自己的知識體系了,在各方面都覺得儲備不夠,也下決心了解一下現在的學習資源,學些一直想學的新技能。 雖然我們都不知道這些行動會不會有作用,但是對未來的信心卻足了很多。F告訴我,起碼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住自己的生活,雖然壓力很大,但不至于毫無方向了。
我們唯一不需要任何努力就注定要增長的只有年齡,但我們的現狀不只是年齡賦予的。 我們的職場和人生只有在三個層面上不斷經營,將稟賦和努力結合,將路走寬,讓視野、能力、網絡達到甚至超越年齡的增長,才能和時間友好相處。時間是公平的,打敗我們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慢于時間成長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