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脾、腎二臟功能失調最為相關。因此,緊緊抓住調理脾腎一環,是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之關鍵。 治療首先是補脾氣,因脾掌管著中央以灌四旁,脾土封疆,則水不泛濫,精微不散,而腎之蟄藏,必藉土封之力。其次就是注意祛邪,邪不去則正難安,蛋白尿是由于邪氣困正、傷正所致,故治療中以補益與祛邪同時進行,不可專補澀,否則越補邪氣越戀,越澀病情越重,關門留寇病終難愈。 另外,在補益時,要重在助其臟用,不能一味補其臟體,要因勢利導,充分調動臟腑之生化機能,以提高其抗病能力。首先治以健脾益氣,利濕化濁,使邪去正復。若尿中仍有蛋白漏出,再以固腎收澀法。方用參苓白術散加白豆蔻、焦三仙、澤瀉、芡實等。若浮腫者,加用五皮飲;或用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加減化裁。 病案舉例:69歲的唐先生,是山東濰坊的一個退休干部。患者自訴患慢性腎小球腎炎已有4年之久,曾在北京某大醫院診治,但蛋白尿長期居高不下。為求進一步治療,經四處打聽來濟南找我看診。 初診時,患者下肢輕度浮腫,面色黃白,腰酸乏力,小便短少,口干不欲飲,舌質淡,舌苔厚略膩,脈象左滑右濡。尿檢:有蛋白、顆粒管型。血檢:膽固醇、血紅蛋白均不正常。看診過程中,患者將北為其開的處方找出來讓我看,我一瞧方中皆為滋補固澀之劑。而通過中醫四診,我判斷患者為濕濁內阻,脾氣不健,若純事止澀,邪戀不去,故收效緩慢。治療應以分利濕濁,健運脾氣法。處方參苓白術散加減化裁,服藥7付后,患者尿量增多,尿蛋白及顆粒管型減少。小布更方,繼服14付。因治療期間患者稍微有點勞累,出現兩眼瞼晨起微腫如臥蠶,動則汗出,乏力,舌質淡,舌苔白,脈象沉。遂為其更方為防己黃芪湯化裁,服半個月后,復查尿蛋白轉陰。后囑其服八珍丸,以善其后,鞏固療效。隨訪至今已有半年余,未曾復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