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氧氣是個地鐵(大夢) 春節放假回到家鄉感觸頗大的一點是:農村盛傳的好多觀點都與我的想法格格不入,要么無法接受,要么不能理解。我很慶幸自己算是走出去,可以培養出更合適的性格。否則總是窩在缺乏變化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下的三觀勢必慘不忍睹。或許走出去以后的改變沒那么明顯,但是在農村肯定會倍感壓抑,想改變都難。甚至學習到的一些“做人道理”,都只是不被世界所承認的小聰明。 我并不否認別人可能有這個能力拒絕墮落,但我對自己沒有任何信心能夠在家鄉活出一個自己想要的結果。我的能力并不突出,也沒有什么門路,在故鄉簡直是無立足之地。如果不是出現意外的話,我恐怕會被迫投身流水線,當個純粹販賣時間的工人。那樣的話,我對夢想的期待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人生也就那樣。 我最早是在故鄉接觸社會,至今仍然對那陣子的生活狀態心有余悸。當年的想法被拖得很簡單更現實,沒機會也不想主動去改變自己,認識的人有限,生活圈無比狹窄,活得渾渾噩噩。那時候的我,不知道特長除了自嗨以外還能有什么用,整天籠罩在自卑的陰霾中,郁郁寡歡。肩上背負的壓力得不到緩沖,接近認輸。 故鄉的路太平坦,平坦得太面目可憎。但是平坦并不是舒暢,甚至還顯得有些無奈,沒有什么寄托的人生實在寂寞。而且處在這樣的生活中,思想也會因此懶惰,考慮的事情永遠是眼前的利益,這也給了其他觀念不被斟酌便強行灌入的機會。在故鄉,也不會有走出去帶來的那種刺激的奮斗感覺。盡管這樣的奮斗感覺并不是成功的關鍵,但卻能讓我聽到生命渴望的真摯呼吸。 走出去的路勢必更加艱難,有無數以前沒有涉及的問題和麻煩,我將在各個方面焦頭爛額。但是,走出去的路同時也充滿無限可能,不說那些尚無定論的誘惑和憧憬,單單是被潛移默化得比較完善的思想,便是不錯的收獲。人生的改變在于實踐,不斷的見識是成長必要的步驟。雖然走出去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但卻是我唯一在意的選擇。 我的現實,更甚別人。特別是來到這個年齡,必須面臨很多的社會壓力。這個過程,無法得到誰的支援,只能靠自己。搖搖墜墜的內心,其實需要穩定。但是在故鄉,我只會感到窒息。別人那些有意無心的話語或者現象,都急迫地塞進我的腦袋,揮之不去,掙扎也沒有什么效果。于是,失望、無奈、恐懼、彷徨、沮喪、慚愧、懊惱……各種負面情緒不斷蔓延,讓我近乎崩潰。 怎么辦?我只能走出來,讓自己冷靜并且更有欲望去追求希望,好好談論一回夢想。我明白自己目前的處境,也想改變現狀,讓命運走上正軌。走出來,就是想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好保證曾經那段尷尬的歷史不再重演。 我經常勸自己,多出去走走吧,哪怕只是增加一點閱歷,也好過恐懼改變地沉淪下去。我們都應該知道,這個世界絕對比別人概括的更加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