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的介紹 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敦煌綠洲的東南部,也被稱為千佛洞,是世界上最大,擁有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佛教藝術寶庫。它們位于絲綢之路的戰略要地,在貿易以及宗教,文化和智力影響的十字路口。 根據歷史記錄,這些洞穴的雕刻始于公元366年,并持續了大約1000年。莫高(Mogao)的492個保存完好的牢房和洞穴避難所,容納約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個彩繪雕塑,以其雕像和壁畫而聞名。彩繪的泥塑人物大小差異很大,最大的是33米高,最小的只有10厘米。 莫高窟的彩繪泥塑和壁畫主要以佛教為主題,但也包括人物,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各種社會和文化。此外,他們還展示了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包括布局,人物設計,輪廓和色彩,以及中西藝術的融合。 1900年,在佛經洞中共發現了4,500種可追溯到公元256年至1002年的珍貴文物,包括絲綢畫,刺繡和稀有語言的文獻,例如古代藏文和梵文。這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方文化發現之一。 莫高窟(Mogao Caves)于1987年12月被添加到名單中。 意義 莫高窟是隋唐和宋代中國古代文明的杰出見證,是中國西北佛教藝術發展的重要證據,提供了生動的材料,描繪了中世紀的各個方面。中國西部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民族關系和日常穿著,因此它們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敦煌藝術的獨特藝術風格不僅源于漢族傳統文化與印度和Indian陀羅習俗的融合,而且源于土耳其人,古代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藝術融合。莫高窟(Mogao Caves),佛教巖石圣所的杰出典范, 1990年在莫高窟發現圖書館洞窟,以及其中包含的成千上萬的手稿和文物,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東方東方文化發現。這一重要遺產為研究古代中國和中亞的復雜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文化遺產 莫高窟(Mogao Grottoes)展示了各種類型的藝術作品,例如建筑,繪畫和雕像。莫高窟的洞穴群通過將空間組織成五個層次的492個洞穴,并制作了2,000多幅彩繪雕塑,以及約45,000平方米的壁畫而展示了獨特的藝術成就,其中許多是中國名作藝術。中國古代藝術家通過繼承中國中西部地區的藝術傳統,并吸收了印度,希臘和伊朗的古代藝術優點,創作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佛教藝術品。這些藝術品是人類文明的瑰寶,為研究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系和對外交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除了, 隋朝的第302號洞穴包括絲綢之路沿線最古老,最生動的文化交流場景之一,其中展示了駱駝拉著那個時代典型的貿易使團的手推車。唐代的第23號洞穴和第156號洞穴分別描繪了田野里的工人和一排戰士。五臺山著名的風景名勝宋代洞穴61是中國制圖學的早期實例。它描繪了一切,包括山脈,河流,城市,寺廟,道路和大篷車。 石窟 到目前為止,共有492個石窟,壁畫和彩繪泥塑。有冥想石窟,佛堂石窟,寺廟石窟,拱頂石窟和暗影石窟。最大的洞穴高40米,寬30米,而最小的洞穴不到一英尺高。 彩繪泥人 這些是敦煌石窟的主要瑰寶。這些數字有不同的形式,包括圓形數字和浮雕數字。最高的高度為34.5米,而最小的高度僅為2厘米。這些彩繪泥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主題和主題,以及先進的技術,因此,莫高窟被普遍認為是世界領先的佛教彩繪泥塑博物館。 壁畫 莫高窟的壁畫上有佛經,自然風光,建筑物,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仙女(佛教仙女)以及古代的農業生產景象。現有壁畫1,045幅,總面積45,000平方米。它們是4世紀至18世紀歷史變化,習俗和傳統的藝術記錄。 出土文物 1900年,在密封的16號石窟北壁后的圣所中發現了約50,000件文物,其中包括4至12世紀的佛教經,文獻,刺繡作品和繪畫。除了中國古代文獻,還有其他古代語言的文獻,包括藏文,梵文和維吾爾文。這些文件的主題包括宗教,文學,合同,分類帳和正式文件。這一發現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對補充和修訂中國古代文獻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佛教文化 隋朝(518-618)是中國歷史上佛教的黃金時代。在此王朝期間,莫高窟(Mogao Grottos)經歷了建設的鼎盛時期。 隋朝的創始人楊堅皇帝出生于佛教寺院并長大,他是一個熱情的佛教徒。團結整個國家后,他使佛教成為民族宗教。建造了約5,000座寺廟,雕刻了數以千計的佛教雕塑,大約有500,000名和尚和尼姑。他的兒子楊光帝也熱衷于佛教。他出版了1,000本《法華經》,并建立了佛教學校。 在此期間,莫高窟雕刻了許多石窟。這個時代最常見的石窟形式是倒圓錐形石窟。一個典型的例子是303號石窟的七層錐形塔,由中央塔柱改造而成。在此期間,壁畫擺脫了外國藝術的束縛,并展現出了解放的動態創造力。通常,它們顯示三個主要功能。 首先,壁畫描繪了佛教徒如何經受艱苦的訓練,并為今生的進步遭受了屈辱,壁畫描繪了佛教徒如何成為佛陀并達到天堂的簡便方法,開始在石窟中占據重要位置。其次,觀世音菩薩不再是釋迦牟尼佛的陪伴人物。取而代之的是,她被描繪得更加獨立。分開的觀世音菩薩的出現標志著中國佛教的進步。第三,隨著佛教藝術世俗化的興起,這一時期壁畫中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