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是一個傳奇的國家,它幾乎坐擁整個南方大地,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它與周王室分庭抗禮,別的國家的國君都稱"公侯",楚國卻敢和周天子平起平坐,自己封自己為王。在楚國獨自封王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小小的原始部落,因為戰爭不斷南遷,在此開辟新天地熟悉春秋戰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楚國的疆域在列國之中是最遼闊的,世人都有"得楚者得天下"的說法,可見楚國的實力雄厚。但是在遙遠的商朝,楚國卻只是一個小小的楚部落,每天都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商王強大的王軍不知道哪一天就會來攻打他們,并不是他們犯了什么錯惹惱了商王,而是他們的力量太弱小了,商王注定要消滅他們。 楚人最后還是沒能避免商王的鐵蹄,在和商軍頑強的抵抗了很久之后,楚部落首領季連決定帶領族人繼續往南走,以免做了敵人的刀下鬼。 楚國建國的中心是在丹陽一帶,楚人首領鬻熊因為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有功,周天子冊封他的后人熊繹為子爵,又賜封地丹陽,國號為"楚",楚國這才在南方扎下根基。之后致力于消滅周邊的蠻夷部落,到了春秋初年,楚國就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南方大國了。 受周天子和列侯羞辱,楚國奮發圖強,不屑與周天子為伍楚國既然是周天子冊封的國家,就要遵守諸侯國給天子進貢的原則,楚國君王每年必須到周王畿朝拜,并且帶來豐厚的貢品獻給天子。 楚國建國之初很窮,甚至連一匹好馬都沒有,但是楚人認為既然要去拜見天子,就必須拿出他們最好的東西進貢,于是他們決定把楚人最珍愛的苞茅酒進貢給楚王。 楚君坐在破舊的牛車上,帶著苞茅酒,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座大山,才風塵仆仆的來到了周王畿。 熊繹來到大殿上給天子進貢,其他國君看到他穿的破破爛爛,都不屑于與他為伍,也沒有人愿意跟他說話。 周天子看到楚國居然給他進貢這種寒酸的酒,當場就沉下了臉,然后把苞茅酒拿給眾諸侯傳看,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嘲笑楚國的貧窮,熊繹受到如此侮辱,心中充滿了不甘。 晚上舉行宴會的時候,周天子不讓熊繹進入大殿,而是讓他跪在殿外,和戎狄一起燒火祈福。熊繹看著殿內歌舞升平,還伴隨著眾人嘲笑楚國的聲音,不由得怒火中燒,他決定從今以后依靠自己,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楚國。 史書記載,熊繹回國后帶領楚人艱難創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楚國不斷攻占周邊的蠻族,也沖破了周王朝的封鎖,成為了南方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實力強大敢于對抗王軍,不滿周天子曾經的苛待,楚武王自立為王到了周昭王時期,楚國已經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土豪國家"了,他們桀驁不馴,從來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也從來不向周王朝進貢。 周昭王決定教訓一下楚國,他親自率領幾十萬周軍,浩浩蕩蕩的殺到了楚國,結果他們根本就不熟悉楚國的環境,被楚軍殺得丟盔卸甲,幾十萬人倉皇逃竄,周昭王也在漢水離奇失蹤。周王室這才意識到楚國已經十分強大了,所以之后的歷代周天子都沒有主動招惹楚國。 楚國既然不與周天子為伍,那么他們的國君也就認為,自己不需要遵守所謂的"公侯"等級,到了熊渠的時代,他就把三個兒子都封了王,自己也稱王,并且向外界宣稱:"我蠻夷也,不以中原之號謚。" 即使后來熊渠因為各種壓力,被迫取消了王的稱號,但是他的行為影響了之后的楚王,讓他們認為楚國已經有了稱王的先例,他們也從來不用聽從周王室的命令,只要時機成熟,就可以再次稱王。 機會很快又來了,周幽王統治末年朝政黑暗,他的昏庸引發了"犬戎之亂",周王室衰微被迫東遷,而各諸侯國的力量卻不斷增長,逐漸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楚國當時雖然已經是疆域遼闊的大國,但是按照周初的分封等級,它仍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子爵國家,于是楚武王熊通就找到和周王室同宗同姓的隨國,讓隨國上奏天子,給楚國加封等級。 沒想到周天子脾氣很大,當場怒斥楚國是蠻夷之國,不可能獲得更高的爵位,這番話傳到楚武王的耳朵里,他當場暴怒。 既然周天子不冊封自己,那么他就自己冊封自己,從楚武王熊通開始,歷代楚君都稱王,而其他國家都是等到周王室完全沒有存在感的戰國時代才稱王。 其實楚武王向周天子請求爵位,也只是想為曾經飽受屈辱的祖先爭一口氣,按理說楚國當時已經實力雄厚,他完全沒有必要再向周天子請示,但是他還是想試探一下周天子的態度。而周天子的態度決定了楚武王稱王的舉動,因為這樣一個無情無義的王室,根本不值得楚人去尊敬和臣服,楚國在列國中率先稱王,充分展現了楚人對周王室的不屑一顧,直到今天湖北地區還流傳著"不服周"的方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