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便是雙胞胎,在他們生長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各自的認知不同而養成各異的性格。
在孩子心中最大的權威所在,那就是爸爸媽媽,所以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很可能就會決定著他的未來性格走向。
1、生活的范圍小,很少與外界接觸 孩子出生之后,在前三個月很少出門,幾乎都是跟家長待在家里。而有些家長更認為外面的空氣污濁,環境也不好,孩子還很小,免疫力低,也沒有啥抵抗力,因此就不愿意把他帶到外面去跟外界接觸。這樣在孩子一歲以前的成長環境中,幾乎抬頭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成長的環境也就是自己家里的100來平米。 等到他們大一點,離開家到外面的世界,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流不斷,以及那些高樓大廈都會讓他感到非常不習慣和陌生,因此就會產生恐懼心理。 2、太過于依賴父母 現在的孩子那一個個都是家里的小寶貝,什么事情都由父母爺爺奶奶包辦,甚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他們的思想中,做什么事情都沒有阻礙,這會給他們造成一種誤解。到了三歲上幼兒園,匯入這個小集體中,沒有了家人的陪伴,就覺得事事不順心,但是又不知道應該怎么去做,因此會變得非常膽小。 3、父母的恐嚇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孩子小的時候比較淘氣,不聽話,父母管束不了,就會用恐嚇的方式去約束他。孩子想出門去玩,父母會說外面有人販子,一出去就把你被帶走了。孩子想上樓梯,父母會說那個地方太高,上去就會摔下來,會把腿摔斷的。久而久之,在孩子們心中父母所說的那些危險事情自己都不能去做,也會讓他們失去了安全感,變得非常膽小。 4、過度的溺愛害了孩子 家長總想著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能替孩子多做一些,讓他們多享受一些,但是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約束了孩子的發展。如果父母過于包辦孩子的一切,會讓他失去自主性,反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而且當離開父母的環境,那種無助感襲來,立馬會讓他陷入恐懼。
一個內心強大自信的孩子,背后都有這樣的父母,看看你做到了幾個? 一、會適當鼓勵孩子,讓他們自信堅強一直以來教育學家們就告誡家長,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批評,那是因為孩子還處于生長的不穩定期,過多的批評打壓,會讓他們失去自信。 尤其是在孩子眼中,爸爸媽媽那可是絕對的權威,他們不認可自己,那肯定自己就是最差的唄。因此,即使是再普通的孩子,只要父母的教育方法得當,他們的未來也會很不平凡的。要想讓孩子自信堅強,內心強大,父母必須要從自身的言行做起,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 二、懂得尊重孩子,讓他們有選擇的權利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他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所以父母要摒棄那種自私的心理,尊重孩子,讓他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利。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是一片坦途,他們也會慢慢知道怎么做事情才是最有意義的。 三、不會催促孩子給他們壓力有些小孩在人際交往上不擅長,跟父母出門遇到鄰居遇到熟人直往爸爸媽媽身后鉆,不愿意去打招呼問好。在此時父母就著急了,往往一邊催促他,一邊會非常尷尬的解釋孩子不懂事,比較膽小。 家長以為自己是無關緊要的一句話,其實卻給孩子扣了一頂高高的帽子。別人還沒有說啥呢,自己就先給孩子定義為膽小,這些話會像魔咒一樣深深的烙在他們的心里,也會成為膽怯不自信種子的催發劑。 甚至在他思想中會暗示自己“我是一個內向膽小的人,這不,爸媽都這樣評價呢!”在這時父母應該耐心的去安慰,去鼓勵他,告訴孩子:“是不是不喜歡這個方式呀,那咱們可以跟叔叔阿姨揮揮手或者點點頭吧”。 自信的孩子,他們的未來有無限的潛力,所以父母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發掘。千萬不要讓自己自認為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那將是他人生的最大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