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歌 來源/讀者(ID:duzheweixin) 家興有家興的道理,家敗有家敗的原因。 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家庭。 有的家庭雖然初期資產并不雄厚,卻能夠越過越好,家中人才輩出,日子也越來越興旺。 而有的家庭雖然家底可觀,后期卻慢慢走了下坡路,家中人心渙散,日子也越來越慘淡。 一個家庭,是富貴發達,還是逐漸衰敗,其實都是有內在原因的。 如果家庭富不起來,不妨看一下家中是否有這3種現象,只要有一個,就必須要反思一下了! ⒈ 冰心曾說過:
沒有什么比一家人和和氣氣高高興興地在一起更美好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許多人都會忽略這一點,在為數不多的團聚的日子里,把最壞的脾氣,最差的情緒都留給了最親近的人。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 貴州一位民警在高速服務區內,看見了一個年輕的女人正坐在臺階上掩面哭泣。 走近一看,這個女人竟然還是一名挺著大肚子的孕婦。 民警連忙上前詢問才得知,她剛剛和丈夫開車回婆家,路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起來。 結果,丈夫把車開到了服務區,把孕婦丟下,自己卻開車走了…… 有時候,我們對待外人總是彬彬有禮,卻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暴露給了愛人、孩子、父母,因為我們知道,家人總會無條件地包容我們的一切。 但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把壞情緒帶回家,讓一個家庭充滿了憤怒和戾氣,那么這樣的家庭遲早會支離破碎,難以和諧興旺。 之前,我們的隔壁搬來了一對中年夫妻。 夫妻兩人學歷都很高,也都有著薪水優渥的工作,孩子在重點小學念書,成績也很好。 本來他們是全小區最令人羨慕的一家,可幾天之后,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卻頻頻從他們家傳出。 由于兩夫妻的工作都比較忙,壓力也很大,經常是下班一回家,就開始為誰來管孩子的事情爭吵。 妻子罵丈夫為這個家付出太少,丈夫反問妻子“究竟為這個家做過幾頓飯”,吵到情緒激烈時還在大半夜摔過碗盤,砸過家具,把孩子嚇得哇哇大哭…… 就這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夫妻兩個感情越來越冷淡,附近的鄰居也不堪其擾。 本來幸福的小家庭,卻因為夫妻兩個不肯互相體諒,弄得如今一地雞毛。 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而不是相互爭執,相互指責的地方。 一個美滿的家庭中,丈夫能體諒妻子的勞累,妻子也能懂得丈夫的辛苦;長輩能明白孩子的不易,兒女也能懂得父母的付出。 世人都說“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成員之間一團和氣,家庭才能遠離禍患,萬事皆“興”,富貴綿長。 ⒉ 溺愛縱容,為孩子包辦一切 之前,“48歲名校碩士不肯工作宅家啃老,被母親告上法庭”的故事,在網上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 這個名校碩士叫做大衛,從小便成績優秀,是個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曾就讀同濟大學,后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是畢業回國之后,他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里,白天睡覺,晚上玩游戲,沒錢了就張手問母親要生活費。 更令人痛心的是,已經82歲高齡的母親每個月只有3500塊的退休金,而且她身患尿毒癥,每周都要做著公交車去醫院透析,光是醫療費就要花掉2000多元,實在是養不起這個白吃白喝的兒子了。 萬般無奈之下,這位母親決定要到法院去告兒子,讓他出贍養費,以此逼迫他工作。 結果律師卻告訴她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走投無路的母親懊悔不已,流著淚說:“都是我的錯,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都是現成的,依賴慣了…… 是我毀了他的前途,我有罪……” 這個故事,值得所有父母引以為戒。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長輩往往都會以孩子為中心,但這種愛稍不留神就會變成溺愛、縱容。 當父母習慣性地為孩子事事包辦的時候,就要小心,等孩子長大之后,可能會失去自理能力,從而變成一個“巨嬰”。 很多父母都秉持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舍不得花50塊去餐廳吃飯,給孩子買愛吃的東西卻花掉上百;舍不得為自己買一條300塊的裙子,卻給孩子買3000塊的球鞋。 于是,家境本不富裕的家庭,卻養出了花錢大手大腳,不知人間疾苦的“富二代”。 無節制地滿足與寵愛其實并不會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相反,還會讓孩子缺乏對社會道德的敬畏,變得驕縱、任性,甚至做出害人害己的行為。 孩子,是一對夫妻愛的結晶,也是一個家庭希望的延續。 希望天下父母都能明白,慣子如殺子,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那么家庭也將會走向衰敗。 ⒊ 家風不正,家庭難以興旺 司馬光家訓里說得好:
意思是,留給子孫萬貫家財,他們也未必能守得住;留下許多書籍,他們也未必能讀。倒不如行善積德,唯有以德傳承,方能讓子孫受到長久的庇佑,家庭興旺發達,久經不衰! 一個良好的家風,不論在什么時候,都是一個家庭興旺的根本。 說起“郭麒麟”,很多人都會想到“富二代”“星二代”這些標簽。 郭麒麟在綜藝《拜托了冰箱》中的一段采訪,顛覆了眾人對“富二代”的想象。 他獨自住在租來的房子中,淋浴頭是網上最便宜的;屋子里燈壞了就自己買來燈泡換上;買東西的購物袋還要留下來當做家里的垃圾袋…… 網友們驚呼,一個“富二代”怎么“摳門”到了如此地步? 其實,這是他一直以來養成的節儉習慣使然。 他的父親郭德綱,十分注重傳統的家教家風,無論是徒弟還是孩子,都必須要守“規矩”。 在家里,師兄們吃飯,他要給師兄端茶倒水;有了好吃的,他也會讓師兄們先吃,自己則最后吃;見了長輩,一定要恭恭敬敬,并且用“您”來稱呼。 作為郭家長子,這樣的“非正常待遇”最終造就了他的堅韌、獨立、謙虛、有禮。 和他合作過的明星無不稱贊,現在,就算不靠父親的名聲,他的才能、品質也已經可以讓他獨當一面。 所謂“家風”,不一定要寫在紙上,家長的言傳身教,時刻叮囑,就能讓后代受益于無形之中。 有一個家族,曾得到人們的無限追捧和仰慕:“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錢氏家族”。 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物理學家錢學森,力學家錢偉長,學者錢鐘書,歷史學家錢穆,語言文學家錢玄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中科院院士錢鐘韓…… 錢氏家族中,受人敬仰的名人數不勝數。 眾所周知,錢家有一本《錢氏家訓》,這個家訓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迄今為止,錢氏家族還遵從著祖訓。 家訓中這樣寫道:
浩然正氣的家風,伴隨著每一代孩子的成長,也守護著整個家族,讓錢家越來越繁榮、興旺。 蔡元培在《中國人的修養》里面提到: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家庭是人生之中的第一所學校,一個人的行為、思想都和家庭的教育引導密切相關。 反之,人又是組成家庭的部分,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也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家庭的氣質。 家人之間相互關愛,互為依靠,這個家才能團結安穩; 對后代不過分縱容,循循善誘,家中的后代才能獨立自主,興旺家業; 樹立一個良好的家風,家庭成員們才會從其中受到滋養,從而將一個家的美好品質世代傳承。 點亮“贊”和“在看”,你的善良,要給值得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