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受重擊的行業莫過于旅游業,在日本的眾多城市里面,京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以往別說節假日了,就是普通的日子里,京都的街道上都是滿滿的觀光客。 ![]() 2019年的京都放眼望去還都人山人海的,想拍到歲月靜好的日式街道幾乎是不可能。 ![]() 對于游客來說,觀光體驗應該也算不上很好。而對于京都當地的住民來說,也是苦不堪言。 一年間有5000萬人觀光客到來的京都,人一多起來自然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被統稱為觀光公害。 ![]() 比如,京都有名的花見小路里有很多置屋,所以會有很多藝伎出入。 ![]() 藝伎走在街上并不是專供游客拍照的,但是還是會被游客圍追堵截,甚至未經同意的的情況下拍照。 ![]() 還有,街道兩旁的民宿和民宅,因為極其相似,又挨得很近,經常有游客誤闖到住民的家里,當地住民備受侵擾。 ![]() 當然,問題最嚴重的還是隨地亂丟垃圾的現象。 日本的街道上一般都不設置垃圾桶,日本人自己這么多年基本已經養成了習慣,垃圾都是自己帶回家扔。 但是因為各國文化習慣不同,在游客最多的那幾年里,京都幾乎都免不了到處是垃圾,哪怕是在禁止丟垃圾的牌子下也能堆著垃圾。 ![]() 過去的新聞報道中,也是隨處都能拍到這種隨手丟棄飲料瓶的場景。 ![]() 當地的住民可能也是終于忍不了了,就自費準備了垃圾桶,放置在了景點的附近。 ![]() 只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以當時那個客流量,這么幾個垃圾桶根本就扛不住。僅2個小時就裝得滿滿的,而且到頭來這些垃圾可能還要住民們自己清理。 ![]() 不過,這幅景象也就停留在去年為止。今年受疫情影響,日本也是封了國,基本沒有什么游客入境;同時,疫情還沒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確實不敢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出國游玩。 沒有游客的京都,的確恢復了寧靜,哪怕是日本國內自己的節假日,偶有三兩游客,放眼望去基本還是沒什么人的樣子。 ![]() 對于靠旅游業生存的景點店鋪來說,真的是苦不堪言。可是,對于當地的住民來說,應該也算是一件好事了吧,至少再也沒有人山人海的游客,也不會再有隨手扔的滿地垃圾。 可是,事實好像與想象的并不太一樣。前段時間,日推上有一位名叫中井治郎的作家兼觀光社會學家發了一條內容,竟意外的獲得了2萬多的點贊,還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 京都新聞的讀者投稿欄里有這樣一條有趣的內容:雖然觀光客從街上消失了,但是附近亂丟的垃圾卻沒有消失。看來垃圾不是觀光客丟的。大概會寫進下次的書里,感覺挺有意思的。很多我們歸罪于“觀光客的錯”的事情因為新冠疫情看清了真相。 中井治郎發這條推特原想表達的是,很多現象如今已經有了一個思維慣式,而這種思維慣式在日本的哪個地方都有。 ![]() 東京人習慣將自己看不慣的事情怪罪于出身地方的人,京都人習慣將怪罪于觀光客,我自己(大阪人)習慣于將所有問題都怪罪于大阪。 對于這個說法,也有網友稍微糾正了一下。 ![]() 并非是“不是觀光客丟的”,而是“不只是觀光客丟的”才對。 不過,更多的日本網友也是談了自己的看法。 ![]() 秋葉原也是,當我發現以中國人為首的外國觀光客從街道上完全消失了,但是中央通兩側的樹叢等地方亂丟的垃圾是完全沒有減少的時候,我就明白了。 ![]() 我家附近即使沒有觀光客了,還是滿是亂丟的垃圾。 ![]() 我敢打賭,觀光客一回來,又會變成“都是觀光客丟的垃圾”。 就如那位說秋葉原的網友所說,其實,東京的很多繁華的地方,比如新宿、澀谷、秋葉原等,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干凈。地面上有沒有垃圾也確實不全是游客的鍋,而很多日本人卻習慣性的認為只要有隨意丟的垃圾,就都是游客干的。 當然,這個話題并不是要問責到誰,而是不隨地丟垃圾,共同保護環境應該是每個人都應有的自覺。鍋可以隨意亂甩圖個自己心安,丟出去的垃圾卻一點都不會減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