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孩子犯錯后,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加以改正,是解決孩子犯錯問題的上上策。 作者:spirit(爸媽進化論主筆) 近日,一段視頻沖上了熱搜榜。 女兒浪費食物被父親懲罰做題。 據視頻表示,一家人在吃晚餐時,女兒盛飯太多,沒有吃完,父親讓她承擔后果。 “懲罰措施”是讓其做題。 父親稱:女兒班主任要求暑期在家時“浪費一粒米做一道題”。 當天女兒盛飯太多,被罰做題。 女兒說:沒想到在家里和學校是一個待遇。 父親稱這種方式很好,能讓孩子意識到浪費可恥,同時又通過做題增加知識。 我十分贊同這樣的方式。 我認為在孩子犯錯后,家長既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過度懲罰,置之不理會讓孩子變本加厲,而過度懲罰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 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銘記于心才最為重要。 孩子犯錯后,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加以改正,是解決孩子犯錯問題的上上策。 孩子犯錯,不受約束的后果很可怕 17年,一對中國夫妻帶著6歲的兒子前往美國度假,父親與孩子和一位日籍華裔小哥坐在一側,孩子緊挨著小哥,母親坐在另一側。 從飛機起飛開始,孩子對小哥的騷擾便一刻也沒有停過。 小哥忍了一會兒,禮貌地請求孩子父親管教一下孩子,結果孩子父親一副“你能把我兒子怎么樣的表情”,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 小哥被“騷擾”三個多小時后,終于忍無可忍,對熊孩子不負責任的父母破口大罵。 誰知熊家長的反應更加激烈了,熊爸爸隔著自己的兒子,掐住了小哥的脖子。 然后,兩個人扭打在一起,整個機艙亂作一團……乘務員費了很大力氣才將兩個人分開,隨后把熊孩子的父親的座位換到了別處。 大家都以為事情告一段落的時候,沒想到,飛機一落地,FBL、機場保安等二十余名執法人員等在機場門口,帶走了熊孩子一家和華裔小哥。 經過調查,熊孩子的父親率先動手打人,美國海關以故意傷害罪拒絕熊孩子一家入境,并遣返一家三口。 家長對孩子的放縱和不管教只會養育出一個肆無忌憚、藐視規則、隨意放縱的孩子。 家長不約束犯錯后的孩子,孩子就會被外界懲罰。 “熊孩子”的出現,其實就是家長的缺位或者教育思想出現問題。 如果能很好的對孩子犯錯后的行為進行約束與合理規范,每個孩子都會是教養好、守規矩的天使。 曾看到兩則新聞。 一名12歲男孩,帶著6歲女孩玩耍。 女孩不小心從高處摔下暈倒,男孩怕被家人責罵,竟用木板將女孩活活打死。 一名9歲男孩,因為打碎了學校的玻璃,擔心受懲罰,不敢告訴家長,留下遺書后,跳樓自殺。 孩子在遺書上這樣寫道:nai nai ,我前天把學校的bo里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只是一塊玻璃,就能讓一個9歲的小男孩選擇自殺。在男孩心里,接受責罵比自殺更可怕。 這些兩件事,看起來不同,但本質都一樣:孩子做錯事因為怕責罵,就想方設法逃避、掩蓋。 過度懲罰給不了孩子解決錯誤的出口,還會堵死孩子改正錯誤的入口。 演員陳喬恩說自己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并坦言: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么跟媽媽講話,怕她會打我。 小時候的喬恩原本成績很好,然而一次轉學后,數學考試只考了20幾分。 當知道成績的媽媽滿臉笑容走向陳喬恩時,她心想:我完了。 果然,媽媽把枯樹枝捆成一把,把她打到見血才停止。 在媽媽這樣的打罵教育下,長大后的陳喬恩和媽媽關系非常冷漠。 在20歲之前,她沒敢拉過媽媽的手;如今長大了,與媽媽獨處時,依然無法進行親密溝通。 人說棍棒底下出孝子。 殊不知,過度懲罰犯錯的孩子只會讓親情越走越遠。 有位網友曾說:自己不管犯什么錯,等待他的都是鞭打和責罵。他從不敢承認錯誤,因為真的很害怕很害怕,那種害怕是骨子里的,感覺比天塌下來還要可怕。 很多孩子犯錯后,因為害怕受到懲罰,往往會選擇撒謊逃避甚至是更嚴重的方式來掩蓋錯誤,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比錯誤本身更可怕。 如何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對于許多犯錯的孩子而言,不懲罰,孩子不長記性;懲罰太重了,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那如何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既能長記性又不傷害到孩子? 1、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做校長時。 有一天,在校園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一個男生。陶行知及時制止了這個男孩,同時讓這個學生放學后去自己的辦公室找他。 放學后,這個孩子以為會被校長一頓訓斥,結果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span> 孩子接過糖果,隨后陶行知又和藹的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說: “這還是獎勵你的,因為我制止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span> 孩子由最開始的害怕轉為了驚訝,這時候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說: “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個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 ?/span> 孩子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后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給孩子,說:“因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2、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 一個小男孩從冰箱中取出一瓶牛奶,但是沒走幾步牛奶瓶就掉在了地上,把廚房搞得一團糟。 男孩的媽媽聞聲而來看到這一切,但是并沒有發火,也沒有責備小男孩,而是感概這么多牛奶灑在地上還挺有意思,不如在收拾地面之前玩一會兒。 小男孩聽了媽媽的話,還真玩了起來。 接著媽媽又向小男孩提出,因為牛奶是他打翻的,所以他應該要清理地面。 媽媽讓小男孩從海綿、拖把和抹布這三樣工具中選擇一樣,小男孩拿海綿和媽媽一起把打翻的牛奶收拾干凈。 男孩的媽媽告訴男孩,現在他還沒學會怎么用一雙手拿牛奶瓶,所以他們一起到院子中練習拿裝滿水的瓶子。 小男孩經過反復練習,終于明白拿瓶子的需要握住靠近瓶口的地方,這樣瓶子就不會掉啦。 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才是預防孩子犯錯最好的方式。 3、讓孩子自己為錯誤買單 重慶一9歲男孩,偷偷拿了奶奶2000塊錢買游戲裝備,父母發現后,沒有打罵他,而是讓他撿廢品還債。 雖然男孩一直喊累,卻倔強地表示,一定要還完債! 不靠打,不靠罵,讓孩子自己感受到事情帶來的結果,他會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 孩子犯錯是常事,愛孩子,就要給予孩子試錯的機會。 希望每一個孩子犯錯時,都能被善待;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引導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作者簡介:spirit,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寫作營第6期入門1班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