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擁有一個樂觀母親的嬰兒會變得更快樂。 他們找來了500名母女,當嬰兒八個月大時,心理學家觀察了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并將母親的情感和注意力等級分為“消極”和“積極”。 30年后,這些人被采訪了個人的情緒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在小時候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母親的成年人比其他成年人更不容易感到壓力和焦慮。 這證明了我們的情緒會傳染,想要養育一個積極的孩子,首先我們要變成一個快樂的父母。 作為“紐約時報”的特約作家,戴爾安東尼婭是4個孩子的母親,從她養育每個孩子的過程中,她反復用這10句話來提醒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媽媽。 研究發現,孩子的幸福感和父母有很大關系,教育學家說,幸福感強的家庭中培養出的孩子大多性格樂觀,比較自信。這類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總能想到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類孩子從小和父母關系親密與同學、朋友相處融洽,長大后容易適應社會而且做事積極幸福感強。想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首先父母要有個好心情! 01 人生沒有模板,學會開心是一種智慧 活著一定要學會讓自己開心,開心的人活得樂觀、更懂生活,他們能更好地感染別人,知道怎么才能讓自己和別人的生活變得更有趣。 有趣的人生更快樂,活著一定要學會知足。感恩遇到的一切,懷有一顆知足的心去生活,你會安心很多。 知足不是不追求該追求的,而是懂得取舍,這更是一種做人的智慧。人生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旅行,而在每個重要的關口,每個人有著自己的選擇。 有的人選擇穩定的人生,有的人選擇為自己想過的生活去冒險去奮斗。但不管你選擇了哪一種人生,最終你過得開心就好! 生活,適合自己就好,有人喜歡過平淡的小日子,也有人想要把日子過得絢爛有光彩。 人和人的想法不同,你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每天能把自己的小生活過得樂樂呵呵,就是一種很好的活法。 生活不用攀比,你選擇怎樣的生活,就決定了你要走哪條路。人和人的追求不同所以你選了什么樣的生活,不用管太多,只管過下去就可以了。 人活著不用事事想著和別人比,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你喜歡的生活方式可能別人并不喜歡,當走過這一生時,我們不為自己當初的選擇后悔就好。 人生本就沒有模版,所以我們不用按照哪一種方式活著。有錢有有錢的活法,沒錢也有沒錢的活法,人活這輩子不管怎樣自己覺得開心最重要。 經歷地多了你會發現,人生真的很短很短;我們此刻遇到的人和事,不知道以后還會不會再有機會遇見。 正因為人生短暫,所以更要學會珍惜。努力活在當下每天開開心心就是幸福! 02 父母快樂孩子才能快樂 對孩子而言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產生的作用是極大的,研究發現在幸福愉悅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更樂觀。 如果一個家里,父母總是吵架冷戰,這個家庭整天處在一個冷清的氛圍中,父母的心情不好,對孩子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有些父母總是說只要孩子快樂自己怎樣都行,其實,如果你自己都不快樂,孩子怎么會快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從自己身上下功夫,你想培養出一個樂觀積極的孩子,首先你要做到情緒穩定,給孩子一個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 我們要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學會調節心情、穩定情緒的方法,在想要發火時告訴自己開心 點,沒什么大不了的。或許你還是會因為各種事生氣,但至少不會再那么煩躁。 好心情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的,好心情可以是自己給自己買束花,周末晚上全家的一次美好聚餐,情人節和老公一起去看的一場電影。 快樂的父母有無數個讓自己開心起來的方式,就看你想不想讓自己過得開心。自己過得開心,也會讓孩子被你感染到,好心情有時候真的很重要! 保持一個好心情對身體的益處也是很大的,心情好會讓你身體的器官保持在一個好的狀態,好的狀態下人的各項器官會有個好的循環,在好的狀態下人不容易生病。 這輩子我們有父母、有朋友的陪伴已經很幸福了,只愿我們愛的人能過得開心、幸福;那樣我們也會感覺非常開心、快樂。 人生很短,一定要懂得珍惜,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堅定地走下去吧! 03 親子關系的秘訣,就在于溝通 有人說,溝通就像親子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懂得溝通的父母才能養出樂觀有幸福感的孩子。 溝通在親子之間起到的關系是怎樣的呢?溝通就是父母了解孩子心理變化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如果父母能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就能知道孩子此刻的心理、想法,能幫助孩子解決他遇到的問題。 而溝通對親子關系的建立和維系產生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孩子從小到大的每個階段,如果你懂得和孩子溝通,試著去了解你的孩子,他會非常樂意與你建立好的親子關系。 社會發展變化得越來越快,孩子成熟得也越來越快。現在的父母,不僅要帶的了娃,還要掌握各種知識,既要懂得陪娃玩,還要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 這輩子,做父母,要做個有幸福感的父母,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你過得好了,孩子才能過得好。 為了孩子,為了自己,活得開心點。心情好,一切都好! 真正的快樂不是來源與你的孩子、你的愛人,而是像記住上面這3句話一樣,下意識的暗示自己并付諸實踐。 無論我們的孩子是3歲還是30歲,他們都能感受到父母樂觀積極的心態帶給自己的力量,成為快樂的父母永遠不會太晚。 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給點個“在看”和“點贊”,并轉發給更多”需要“的人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