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的描述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口語化與專業表達矛盾”之處,而且舉例的數字也給出了專業機構“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原因分述如下: 1、文字表達口語化與專業表達的不一致財務的專業描述中:
而要表達“使用代價高低”這層意思,應該使用:
如果單從“語文意義上的含義”角度去理解“1萬貸款年息1分,月息是多少?”這一句話, 意思絕對就是【1萬元貸款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是1分錢人民幣,那么對應到一個月需要支付多少錢】,我敢負責任對自己的解釋面對任何漢字語言專業和財務專業人士的質疑。 因此,我建議,“1萬貸款年息1分,月息是多少?”這句話,符合正式的財務和語文的說法可以是: “1萬貸款年利率1分,月息有多少(錢)?”,或者“1萬元貸款年利率1分,月利率是多少?” 然而,上面說的這都是鉆牛角尖、摳字眼的抬杠, 正是因為大家都口語化習慣了的緣故, 這種錯誤的文字描述,我肯定,并不妨礙任何人對這句話意思的理解。 另外,這種口語中“利率幾分/幾厘”的說法,都是相對于“本金1元錢”而言的。 2、正軌機構給出的利率數字,一定是可以被3除盡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嚴格的財務制度中,關于利率存在著如下的規則:
正是如此,我們在很多專業機構中看到利息需要計算到日的精確度時,會以“每萬元一天多少錢”來表示,提及月利率時,會以‰表示、年利率用%。 當然了,非正式專業的財務會計、機構,在使用的時候可能不是如此嚴謹。 但如果專業的財務會計專業機構、文獻出現與此不符合“行業規則”的表述,則會被嘲笑的。 正是因為有著上述表達的行業潛規則,才會有:
這樣的轉換公式存在。 利息支付的原則(原理)是:按使用時間收費。 所用的計算方法以及精確程度,一般都會在“事先約定的協議”中言明,到底是精確計算到小時、日、還是月。那么在事先無聲明的可能實例中,又有了另一個行業潛規則:
上面這2點就是為什么有的貸款提前歸還時計息,如果“整個跨過2月份”不會扣除少了的那1-3天,但如果計息起始點有任何一個處于2月份當中,則,2月份會按實際天數計算。 于是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正軌機構給出的利率數字一定會被3整除的原因了吧——因為要確保轉換到日利率的精確度,不允許出現“轉換時除不盡”的情況! 有興趣的條有們,可以去查一查我國央行歷年公布的所有利率數字,不管小數點后面有幾位,看是不是全部屬于除以3之后,始終是除得盡而從沒有出現無限小數的。 所以,“年息1分”、“月息1分”,這種說法,都是籠統的“大致利率水平高低”的表述,嚴格意義上,正軌金融機構公布的利率,其數字絕對不可能恰好是“1分”。 因此,看完上面的一些基本常識和規則之后,估計你已經知道答案了! 寬標準泛泛而言,你的問題答案可以是這樣的: “年息1分,月息是8厘33333333,1萬元1年的利息是1000元”, 如果嚴謹表達也可以是這樣的: “年利率1分(10%),月利率大約是8厘3333(8.3333‰),1萬元使用1年需要支付1000元錢”。 對了,利率10%這個數字,只會出現在民間私人借貸情況下的哦,如果哪個機構真出現這樣的利率了,那么悄悄告訴你,這家機構的專業業務水平特別差…… |
|
來自: AQrfs1z9f1esix > 《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