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脾陽虛證與脾陰虛證是中醫脾胃系統的常見病證,雖然二者的發病臟腑同屬脾胃,但病證發展階段和癥狀特點卻不相同,脾陽虛是脾的陽氣不足,溫煦推動的功能下降,引起的以虛寒為主要表現的脾胃病證,簡單說脾陽虛是胃腸功能紊亂伴有人體怕冷虛弱的狀態,例如胃腸不適,腹脹疼痛,大便溏瀉,尤其是腹部受涼或飲食生冷后癥狀加重,身體怕冷,手足不溫,乏力氣短,舌淡脈弱。脾陰虛是脾的津液血液不足,滋潤灌注腸胃的能力下降,引起的以燥熱為主要表現的脾胃病證,脾陰虛亦可概括為胃腸功能紊亂伴有人體燥熱體虛的狀態。例如胃部不適,尤其是胃內津液不足導致的便秘口干,胃內灼熱。因脾陰不足,消化力量弱,同時胃氣尚強,表現為雖有饑餓感,卻不想吃飯。盜汗消瘦,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是脾陰虛的典型全身癥狀和舌脈特點。
綜上所述,脾陽虛與脾陰虛有著各自的病證特點,從病因,癥狀,診斷,治療方面可給予區別,接下來,我將從這幾個方面談談二證的臨床表現。★中醫用脾陰,脾陽這兩個符號代表脾胃的生理功能
★脾陰虛和脾陽虛的癥狀特點和診斷調護
脾陰虛與脾陽虛的總結脾陰虛和脾陽虛是脾胃病發展的不同階段,例如長期食用辛辣食物,造成胃腸積熱,熱傷陰血津液可發展為脾陰虛。相反,長期食用生冷寒涼食物,寒傷脾陽可發展為脾陽虛。無論是哪一種脾虛均有胃腸不適,消化不良的癥狀,需要從中醫四診的整體角度出發,加以判斷。根據病人的現代醫學診斷無法分別是脾陰虛還是脾陽虛。同樣是慢性胃炎病人,同一種疾病診斷,若以陽虛內寒為主,則脾陽虛可能性大。以陰虛內熱為主,則脾陰虛的問題較為突出。從人體的整體觀念角度分析才可以確定是何證型,并考慮調護方法。脾陰虛與脾陽虛均有胃腸道癥狀,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規律飲食,八分飽。谷肉果菜均衡營養,戒煙限酒,減少辛辣,寒冷食物的攝入,必要時,可請專業醫生給予診斷,指導治療。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備注:大家好,我是中醫朱旭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經典的中醫理論,文中參考了中醫理論著作,結合個人經驗和觀點,圖片來源于網絡。 |
|
來自: chzhmichzhmi > 《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