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輔鍋爐爆燃,燒傷船員 某輪是一艘多用途集裝箱船,將要從碼頭移泊到錨地航修。大管輪做備車檢查時,發現主機缸套冷卻水溫度偏低,就通知三管輪點爐加溫。三管輪按照日常操作置輔鍋爐于自動點火狀態,因第一次點火失敗,改為手動點火,但還沒點著。他隨手關掉鍋爐點火的各個開關,然后打開爐膛門檢查,發現點火棒結碳嚴重。用剪刀刮除結碳時,突然“轟”的一聲自爐內竄出一股火焰,將三管輪燒傷,機艙火警報警。機艙人員趕到輔鍋爐處將火熄滅后,將燒傷的三管輪送往當地醫院救治。 事故原因: 易燃品,空氣和火種是產生爆燃的三要素。三管輪點爐操作中,在自動點火,手動點火都失敗的情況下,沒有按照操作規程對爐膛加大通風,清除爐膛內的燃油、油氣,反而打開爐膛門,在現場(爐膛門口)用剪刀刮除點火棒上的結碳,致使剪刀與金屬點火棒刮擦接觸時產生的火花。點燃了積蓄在爐膛內的油氣發生爆燃。 教訓: 1、嚴格遵照輔鍋爐的安全操作規程進行點爐操作;點火失敗必須經過充分通風后方可打開爐膛道門進行檢查;清潔點火棒必須自點火裝置拆下來,在遠離爐膛處進行。 2、對船員加強勞動保護、人身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杜絕人身傷害事故。 案例二、維護保養不當致組合鍋爐水管裂漏 某輪是一艘多用途貨船。在兩個月的航行期間,該輪發生鍋爐水管爆裂 5 次,爆管 14 根。爆管時的鍋爐氣壓并不高,只有 0.35MPa。每次發現鍋爐水管爆裂,都要停車、漂航搶修:待鍋爐稍微冷卻后,打開道門,找到破管位置,用錐型堵頭和牽條進行封管。每次搶修都須要 4 個小時,因船小浪高、風大流急,對船舶安全構成很大威脅。 事故原因: 1、該輪對鍋爐缺乏正常的維護管理(爐水化驗投藥、煙面定期清潔清除積碳等)。修理現場發現鍋爐水面結垢嚴重,厚度有1~1.5mm;煙面積碳過多,難免產生酸性腐蝕,都嚴重影響鍋爐的熱效率和強度。 2、對爆裂水管的搶修工藝不當:船上用錐型堵塞和牽條封堵后,還在堵頭處施焊(用電焊焊死),產生熱變形,熱應力損傷構件的強度。 教訓: 1、選派專業管理水平高和職業道德好的船員上船,加強對鍋爐的各項維護保養工作。 2、公司應提高自身的技術管理水平,同時,加強對船舶機務監督的力度和技術指導。 鍋爐的日常使用及維護保養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使用時要注意一下幾點: 1、點火時,應先向爐膛內預掃氣,排凈殘留的油氣后才能點火。每次點火不成功,再次點火前仍要先掃氣再點火。每次掃氣時間不得少于 5 分鐘。嚴禁簡化操作程序、直接點火或縮短掃氣時間。 2、點火時操作人員思想要集中。嚴格遵守操作步驟,注意合理站位,避開風門檢查孔,防止回火傷人。禁止赤膊和穿著化纖工作服。 3、手動點火時,應先點火后開油門。如噴油后不能點燃,應立即關閉油門,掃氣后重新點火給油,防止爆燃。 4、鍋爐供氣時,須先暖管,逐漸加溫。操作蒸汽閥時要緩慢地進行。管路總閥裝有泄氣閥時,應先將泄氣閥打開排放殘水后再打開各截止閥供氣。 5、蒸汽管閥要有隔熱防護裝置或明顯的警示牌。在運行鍋爐周圍檢查或其他作業時, 要注意保持距離和采取措施,防止燙傷。鍋爐環境周圍要做到:無積油、破布、棉紗和燃油滴漏現象。 6、鍋爐運行中應隨時注意觀察汽壓、水位、給水等情況,發現不正常情況及時糾正。禁止在汽壓、水位不正常情況下工作。禁止在保護裝置失靈或閥值不準的情況下使用。 7、鍋爐運行中發生滅火時,應立即關閉油門、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掃氣,才能再次點火使用。 8、鍋爐停爐是要嚴格按程序操作,停爐后如有壓力應注意保持正常水位。停爐所需時間必須遵照規程,嚴禁縮短時間急劇冷卻,以免造成事故。 9、在拆卸鍋爐的進入孔道、貼身角閥、旋塞龍頭之類部件及各汽閥管道時,要確認沒有壓力之后,方可作業。 10、清掃或檢查鍋爐內部時,要進行連續的充分通風,并確認無殘留瓦斯、余熱,爐內溫度不得超過攝氏45 度。同時遵守《封閉艙室作業的安全規定》。 11、清掃鍋爐外部時,對腳手架、爐門、吊具等要事先檢查,確保安全。 12、檢修、調整鍋爐點火器時,禁止手持點火器觀察發火情況等帶電作業,以防高壓觸電。 13、一旦鍋爐發生燒干事故,應立即停爐冷卻,嚴禁突然給水。 |
|
來自: 老桃子的收藏 > 《鍋爐 造水機及焚燒爐和分油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