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有兩大“神醬”。“大醬”毫無疑問是賣醬香酒的茅臺(SH:600519),“二醬”則是賣醬油的海天味業(SH:603288)。 之所以將大醬和二醬混為一談,是因為兩者相似之處實在太多。兩家企業的產品都是低頻剛需,也都是各自行業的龍頭,掌握著話語權。 當然,兩者也不是完全相同。調味品需求比較穩定,而茅臺的需求更具爆發性,因為茅臺具有一定金融屬性。因此,過去幾年兩家公司的業績都保持穩定增長,但貴州茅臺增速要超過海天。 拉長周期看,兩者未來的確定性也不一樣。受限于市場規模增速放緩,海天醬油收入增速近些年趨緩。要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海天需要“新單品”救主,這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而反觀茅臺,出廠價和零售價價差超過一倍,為公司未來多年業績增長提供了保障,較海天確定性更強。 這也是為什么,茅臺可以稱之為大醬,海天只能是二醬。但戲劇性的是,在資本市場“二醬”似乎更受追捧。 當前,海天味業市盈率超過100倍,市凈率29倍;而反觀茅臺,靜態市盈率50倍,市凈率為15倍,兩者幾乎都只有海天的二分之一。 這顯然不科學。 / 01 / “醬油茅臺”估值吊打貴州茅臺 一直以來,海天味業都被投資者稱之為“舌尖上的茅臺、醬油中的茅臺”。將海天味業與貴州茅臺進行類比,一點都不夸張。 從賽道來看,醬油與白酒一樣,都屬于消費細分領域的好賽道。 首先,白酒普遍具有成癮性,醬油具有很強的粘性。海天的調味品消費者口味一旦形成,消費者一般不會輕易更換。尤其對飯店而言,誰也不想因為更換其他品牌的調味品,而失去一部分客戶。 另外,這兩家公司的產品,都具有很強的提價能力。茅臺酒的社交屬性類似奢侈品,長期必然提價,不然其品牌價值會被稀釋;海天的主要產品醬油低頻、低價,消費者對價格不太敏感,也具有長期持續的提價能力。 更重要的是,海天與貴州茅臺一樣,是行業的絕對龍頭。據開源證券預測,海天的醬油市占率高達25%,第二、第三名市占率分別只有6.5%和5.0%。 茅臺能夠成為龍頭是因為品牌,而海天的高市占率,則更多得益于渠道建設。醬油是快消品,消費者能否近距離接觸很關鍵。目前海天已經覆蓋了全國330多個地級市,而絕大多數對手都處于織網狀態。 從預收款看,兩家企業都采取先款后貨的銷售模式,有非常強勢的產業地位。2019年海天的預收款為41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20.7%,同期茅臺的預收款為137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約15.4%。 拉長周期看,海天和茅臺的業績增長邏輯都非常確定。這也難怪在資本市場備受投資者追捧。 上半年,海天味業股價大漲超過80%,市值站穩5000億元。有趣的是,股價大漲之后,醬油茅臺的估值,已經超過真正的茅臺。 股價大漲之后,海天的靜態市盈率,攀升至高達100倍,市凈率29倍;而反觀茅臺,靜態市盈率50倍,市凈率為15倍,兩者幾乎都只有海天的二分之一。 市場經常說的是“海天是醬油中的茅臺”,而沒有說“茅臺是白酒中的海天”,顯然投資者對茅臺的認可度更高。 那么,海天估值吊打茅臺,科學么? / 02 / 估值吊打茅臺背后, 業績增速卻輸給了茅臺 哪家公司優勢更明顯,或許財務數據是揭開謎團最好的答案。 從收入來看,2015年至2019年茅臺營收增長1.66倍、海天增長75%;從凈利潤看,2015年至2019年茅臺增長1.66倍,海天增長1.13倍。 顯然,從過往五年的收入和利潤增速看,醬油龍頭都落后于白酒龍頭。 財務數據差異背后,體現的是商業邏輯的差異。 調味料行業,需求相對比較穩定,所以調味料行業公司業績增長的關鍵,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渠道擴張,二是品類擴張。 在渠道方面,海天已經做的足夠出色。海天很早就已經覆蓋全國大多數地級市,深耕多年,渠道擴張帶來利潤增長這一邏輯,已經不大適用于當下的海天。 那么,在品類擴張方面呢?海天的確一直在做品類擴張,也有雞精等產品,但收效甚微。目前,海天收入主要跟“醬料”相關,分別是醬油、調味醬以及蠔油。2019年,三者收入占海天食品制造收入的92.79%。 換句話說,海天收入增速的關鍵,取決于三大單品的爆發力。 但在過去幾年,三大單品總收入爆發力并不出色。2017年—2019年,三大單品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6.75%、15.54%、14.64%。這樣的情況下,海天收入增速自然高不了。 而茅臺就不一樣了。相對調味品,白酒行業周期性更強。2016年至今,白酒處于新一輪復蘇行情。這種情況下,作為頭部公司,貴州茅臺的業績自然增速更快。 雖然兩家公司主要產品所處的賽道,長期看都具有穩定增長的潛力。但由于行業的差異,導致過往幾年業績增速,海天還是輸給了茅臺。 當然了,投資主要投未來。那么,未來海天業績有跑贏茅臺的可能嗎? / 03 / 相比茅臺, 海天未來更具不確定性 海天未來業績跑贏茅臺也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其品類擴張戰略取得空前成功。 截至目前,醬油是海天主要收入來源,2019年海天醬油收入116.29億元。占食品制造收入比重超過60%,對海天業績影響最大的也是醬油。 2015年—2019年,海天營收增長了75%。其中,收入占比60%以上的醬油銷售業務,收入增長了73%。顯然,海天收入增長,醬油業務功不可沒。 但醬油還能持續高增長么?答案是不大可能。畢竟,整個醬油行業市場增速都在放緩。 據統計局數據,2015年至2019年期間醬油行業零售規模年復合增速約在10%,但最近幾年醬油行業零售規模增速持續回落,2019年醬油行業銷售增速已經只有7.8%。 行業增長趨緩,必然影響海天醬油的銷售增速。過去三年,海天醬油收入增速分別為16.59%、15.85%、13.60%,雖然增速依然高于行業增速,但走勢基本與行業走勢趨同。 除醬油外,蠔油是海天第二大收入來源。2019年,海天蠔油銷售收入為34.89億元。調味醬收入排名第三,為22.91億元。 其中,增速最快的是蠔油。蠔油本身市場規模要遠小于醬油,雖然收入增速看似不錯,但增長規模較小,對海天整體業績幫助不大。而調味醬收入增速一直較為緩慢。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沒有新單品救主的情況下,未來五年海天營業收入要想繼續增長75%,難度要比過去五年大多了,更別說五年增長一倍了。 而茅臺則不然。熟悉茅臺的投資者應該知道,茅臺當下披露的凈利潤,并不能真實反應公司的盈利水平,因為留給渠道的利潤太豐厚了。 截至2020年8月下旬,茅臺的核心產品飛天的出廠價格969元/瓶,而終端零售價一瓶約為2700元,中間差了1700元。換句話說,渠道商的利潤比茅臺自身利潤更豐厚。 這意味著,即便茅臺收入不再增長,但只要提高出廠價,便可以輕松換得凈利潤增長。這還是在不算增量的背景下。所以茅臺的確定性無疑更大。 不管是當前的業績增速,還是未來的確定性,海天相比茅臺都要遜色許多。所以,醬油茅臺估值遠超貴州茅臺背后,顯然不科學。 文 | 鄭阿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