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用“三藥”驗案之逍遙散 ———————————————— 1953年,診一女子,因同丈夫不太和諧,煩躁,多夢,脅下苦滿,情緒過度激動,鎮靜藥無法控制,乃轉中醫。即給與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甘草、生姜、大棗、薄荷(后入),水煎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劑。連吃15劑,效果良好,把量減半,續服7天,諸癥逐漸消失。 本方臨床大多制丸,或水煎湯劑。醫治肝郁氣滯,木克脾土,陰血虧虛,胸脅脹痛,神疲食少,月經先后無定期。 臨證使用時,發燒加青蒿、黃芩,名青芩逍遙散;血熱月經提前、量多,加丹皮、梔子,名丹梔逍遙散;乳腺小葉增生加橘葉、香附、丹參、王不留行,名橘香丹留逍遙散。 張老認為,本方加減可常用于肝炎、膽囊炎、胃炎、臟躁、精神易惹、神經官能癥、肋間神經痛、胰腺炎、胸膜炎,亦可斟酌投予。 —————————————————— 一般認為,本方源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千年古方“四逆散”化裁而來。《醫學心悟》又加入丹皮、梔子,稱為“加味逍遙散”。 張老剖析方劑,并有驗案啟發后學,自是功德無量。 小小古方,幾經演變,無論藥味多寡,劑型多變,據癥而出,辯證使用,每每療效斐然。不管什么方藥,只要屢用屢效,造福百姓,才能夠代代相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