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包胥是楚國國君蚡冒的后人,春秋末期楚國的大夫。申包胥向來以國家大事為重,一心為國效力,而且平日就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重義氣的品質受到世人的尊敬。此外,申包胥和伍子胥也是多年好友,后來伍子胥因其父遭小人陷害而被迫逃出楚國來到吳國,并在吳國受到重用。 楚昭王十五年(前506年),在大夫伍子胥的輔助和策劃下,吳國率兵向楚國發起進攻,來勢兇猛令楚國無法招架。 無奈之下,申包胥只得向當時的強國秦國請求支援。 據《清朝通志.氏族略》記載,某日早朝剛過,一個衣衫襤褸、行色匆匆的男子奮力沖破重重阻攔來到剛剛下朝的秦哀公面前,一邊行大禮, 一邊用焦急的語氣向秦哀公大聲稟報說自己是楚國的大夫申包胥,目前伍子胥率領的吳國軍隊隨時可能攻下楚國都城,進而占領楚國。楚國已漸漸失去抵抗的力量,自己又不能眼看楚國被吳國毀滅,而且縱觀各國,眼前只有秦國有能力解救危難之中的楚國,因此想請求哀公出兵支援,救楚國于水火之中,哀公的大恩大德定會在日后償還。 秦哀公從自身利益出發,考慮是否應該支援楚國。假如此次楚國被吳國所滅,秦國剛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向東部擴張勢力,而且當前北方邊境急需增兵,國內兵力也很緊張。于是,秦哀公便以國內兵力緊張,難以出兵為理由委婉地拒絕了申包胥的請求。申包胥聽罷竟然當即號啕大哭,哭聲傷心欲絕,難掩絕望悲痛之情,以致殿堂內所有大臣都為之一顫。但出于國家利益考慮,秦哀公仍舊沒有因此而動搖,反而表情冷漠地離開。 然而,走投無路的申包胥此時唯一的希望就是求得秦國的支援,想到秦哀公的拒絕與楚國隨時可能滅亡的形勢,申包胥更加悲痛欲絕,經過好幾個時辰,他不但沒有停止哭泣,反而越哭越悲傷,淚水濕透了他的衣服他也仍舊沒有絲毫要離開的意思。就這樣,一天過去了,申包胥仍舊在秦國大殿中,不進食也不喝水,只是伏身在地上,時而痛哭時而小聲啜泣,并不時大聲地喊出自己的苦衷,其中就包括他對昔日舊交今日敵人的伍子胥的埋怨之情。 第三天,他依舊如此大哭著乞求秦哀公的支援,并發誓如果秦國不同意出兵自己就哭死在這里。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了第 七天,無休無止的哀號和乞求令秦國朝中一直無法清凈,這令哀公又氣憤又無奈。于是,第七天的時候,秦哀公終于無法忍受申包胥的再三請求,不知是出于同情還是無奈,最后終于答應了申包胥的要求,出兵支援岌岌可危的楚國。就這樣,在秦國的支援下,申包胥終于幫助楚國逃出了吳國的魔掌,使自己的國家免受了破滅的命運。 楚國脫險后,楚昭王召見最大的功臣申包胥,并問他想要什么作為獎賞,然申包胥只是搖搖頭,表明自己哭秦七日只是為了國家,而非為己,自己只希望能夠功成身退,到山林中安穩地度過余生。而本就擔心自己地位動搖的昭王自然答應了他的要求。就這樣,在經歷了一番大風大浪后,申包胥終于回到了與世無爭的環境中,安靜地度過了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