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首異處:戰神刑天成斷頭將軍,他的頭顱被黃帝斬殺后哪里去了?既合作共贏,又相互競爭; 上古時期,“炎黃”二帝,一起聯手,打敗了蚩尤。此后,炎帝與黃帝也曾發生過戰爭。 蚩尤曾與黃帝有過激烈交戰。與蚩尤同族,同為炎帝后代的,還有一個名叫刑天的人。 炎帝戰敗后退守南方火位,稱為南方天帝。而黃帝則成為一統天下的“天帝”,向四面八方,發號施令。
炎帝雖敗,但心態較好,加上年事已高,不想看到天下生靈涂炭,百姓們繼續吃苦遭殃,就想與黃帝握手言和,共保天下太平。 刑天請戰的愿望遭拒,強忍了一段怒火。后又聽說蚩尤戰敗的消息后,悄悄繞開炎帝,一個人帶著心愛的武器——干戚,向黃帝宣戰,挑戰天帝的皇帝“權威”。 幾場廝戰下來,刑天打敗了黃帝曾孫顓頊派過來的幾員大將,直殺到了黃帝宮前。 早聞刑天戰神的大名,黃帝惜才也很欣賞刑天的勇猛和才華,不忍殺死他。幾番勸說無效,黃帝且戰且退,來到了常陽山,刑天也追到了此地。 黃帝明白,如果不打敗刑天,戰爭或許就不會休止。于是,黃帝拔劍與刑天展開數天不分晝夜的打斗,并將刑天的頭顱砍了下來。 刑天被打敗后,并沒有倒下,意外事情發生了。 無頭的刑天,以赤著的上身為頭顱,將兩乳化作眼睛,以肚臍為嘴巴,絡腮為胡須,面帶著笑容,繼續噴出憤怒的火焰,和仇恨的咒罵,手執干戚,與黃帝交戰。 “我沒有失敗,還沒有倒下,讓我們再戰一場吧!”在刑天的呼喊中,這位戰神最終轟然倒下。 “源易緣”注意到,在《山海經》中,稱“刑天”原本并非指刑天本人,因為他原來沒有名字。而“刑天”的意思,就是斷頭之意。 由于刑天的不屈不撓不服輸的戰斗精神,震撼了黃帝,便下令將其安葬在常羊山下,并設壇祭祀。
那么,刑天被黃帝砍下的頭顱哪里去了? 查閱資料,《山海經-海外西經》中,曾有記載:“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于常羊之山。 “源易緣”留心到,原來刑天的頭顱雖被砍下,但刑天一手拿著干戚,一手不斷在地上亂抓亂摸,要找回自己的頭顱,繼續與黃帝大戰。 而黃帝看到刑天沒有頭顱,卻依然不倒,怕刑天身首復合,就用手中的寶劍,辟開了常羊山,將刑天的巨大頭顱扔進了深山澗中,被辟開的常羊山又神奇地合二而一。 就這樣,刑天的頭顱深深埋葬于常羊山中。 雖然刑天舞戚干,大戰黃帝是上古神話傳說,但卻反映了古人的一種優良作風和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在民間相傳,常羊山從此陰云密布,難見碧海藍天。同時,人們還在此處,會時不時地聽見沉悶的雷聲,在山谷中轟響。 神話傳說里,那正是英雄刑天不甘失敗,不停地揮舞武器,與對手在繼續作戰。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山海經》、《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國神話》、《周易》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