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說完了蘇秦,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張儀。 咱們前面說過,張儀和蘇秦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蘇秦學成之后外出找工作,張儀也沒閑著,因為兩個人學的東西差不多,所以張儀就跑去了楚國,游說楚王,想謀個差事。要說張儀的起點還真的比蘇秦高,很快他就能跟楚相國一起喝酒了,可事有湊巧,就在張儀喝酒的宴席上,楚相國丟了一塊玉璧。 也不知道為什么,相國的門客們就一口咬定是張儀偷的,理由還很充分,張儀窮。結果還沒等張儀辯解,就被大伙拷了起來,一頓嚴刑拷打,張儀也真有種,沒干過的事情,死也不認,最后大伙沒辦法,就把張儀給放了。 張儀回到家之后,還沒等向老婆訴苦,就得到老婆一陣奚落。早就和你說,不要讀什么書,學人家耍嘴皮子,這回好了吧。 張儀苦笑道,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他老婆被氣笑了,舌頭當然還在了。 那就好,只要它還在,就不愁沒前途。 話雖這樣說,可前途還真難找,就在張儀想重新讀書,重新找出路的時候,我們前面講到的故事發生了,蘇秦派人暗示張儀去投奔自己,張儀去了趙國被羞辱,而后發奮去了秦國,最后在秦國得到重用,被拜為客卿。 得到信任的張儀,開始了牛刀小試。那一年,秦惠文王派公子華和張儀帶兵攻打魏國,首戰告捷,秦軍占領了魏國的蒲陽。秦王很高興,看來你小子還是個文武全才啊,就重重賞賜了張儀。可張儀眼光沒有那么短淺,他向秦王進諫,要求秦國把蒲陽歸還給魏國,不但要這樣,還要把公子繇送到魏國去作人質。 秦王有點不明白了,這又是為何啊,張儀就把自己的心中想法和盤托出,秦王也是明白人啊,掂量了一下之后,就同意了張儀的意見。 張儀就跑到了魏國,去歸還土地并且送上人質,魏王納悶了,這是怎么個意思,你是想打我啊,還是想耍我啊? 張儀給魏王解開了謎團,我們秦國,一向都是想和魏國和平共處的,這次是不小心,擦搶走了火,秦王為了表示誠意,這才歸還土地,送上人質。 聽起來是有點明白了,可魏王覺得這禮有點大,接受不起啊,張儀看出了魏王的心思,就又出起了主意。秦國確實對魏國太好了,大王要是覺得過意不去,可以回禮回的重一點嘛,這樣,大家就好做朋友了。 魏王一咬牙,就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作為答謝之禮。把個秦惠文王給樂的,這張儀真是人才啊。 不久,秦惠文王就任命張儀為相,位居百官之首,全面參與秦國政事及外交活動。幾年之后,六國漸漸有了聯合抗拒秦國的意思,為了以后的日子能好過一點,秦王決定各個擊破,就決定先從魏國下手,派張儀去魏國為官。 張儀的本事大家都知道,到了魏國,很快就得到了重用,這之后,張儀就不斷的游說魏惠王,讓魏國向秦國稱臣納貢,以求自保。這時候的魏惠王,因為有了聯合其他國家抗秦的打算,也不想就那么窩囊的給秦國當小弟,所以一口回絕的張儀的建議。 秦王一看人家不肯跟自己,就給了魏國點顏色看看,攻下了魏國幾座城池,張儀依舊留在魏國,等待時機。不久,魏惠王過世了,魏襄王繼位,張儀繼續向魏襄王兜售他的投降計劃,還經常拿秦國占領魏國土地來嚇唬魏襄王。 沒想到,這魏襄王還是不向秦國低頭,結果又是被秦國一頓胖揍。這時候諸侯的聯盟已經逐漸形成了,秦國的囂張舉動引起了公憤,韓趙魏燕齊聯合匈奴人一起攻打秦國,沒想到,這給了秦國一個震懾群雄的機會。聯軍被打敗,特別是韓國遭受重創,張儀抓緊時機,拿韓國的今天當做魏國的明天,給魏襄王上課。在血的教訓面前,魏國退縮了,他們退出了聯盟,張儀也回到了秦國繼續為相。 幾年后,覺得受騙的魏國,重新加入了抗秦聯盟,結果秦國一頓組合拳,把魏國打的是稀里嘩啦,丟了臉不說,也丟了城池,從此魏國向秦國稱臣。 打服了弱小的魏國,秦國想拿一個有點力度的對手檢驗一下自己,他把目光瞄準了齊國。可那個時候,齊國和楚國達成了聯盟,于是,張儀再一次踏入了楚國的境內。 今非昔比了,張儀已經不是那個因為窮被當做賊的門客了,楚懷王用隆重的儀式接到了張儀,而后請教秦使的來意。有秦國的撐腰,張儀膽子也大了,嘴皮子也硬了。大王要是真的想聽我的,那就請和齊國斷絕關系,我會請秦王給您600里地,作為答謝,這樣秦楚結為兄弟國家,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 楚懷王一聽這話,樂的嘴都閉不攏了,馬上應了下來。消息傳出去之后,大臣們紛紛前來祝賀,有幾個持猜疑態度的,也被楚懷王當眾封了嘴。于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系,為了表示感謝,楚懷王送給了張儀很多禮物,還派一位將軍護送張儀回秦國,順便接收那600里地。 可一到秦國,張儀同學就因為駕車失手受傷了,這一下子就三個月沒上朝。楚懷王還傻呵呵的以為,是不是楚國和齊國絕交的不夠徹底啊,就派人到齊國去辱罵齊宣王,這下可好,齊宣王一怒之下,就和秦國達成了聯盟。 這時,張儀的病也好了,楚使趕緊向張儀討要600里地,張儀很吃驚,什么600里?要什么600里啊?我說的是我自己的6里地,你們大王是不是聽力有障礙啊! 楚使回到楚國復命,楚懷王這才知道,自己被人家當猴耍了,又羞又怒,就發兵攻打秦國。結果就被秦齊聯軍給攔住了,一頓拳打腳踢之后,楚軍敗北,還丟失了不少土地,楚懷王實在氣不過,又派人去偷襲秦軍,結果被揍的更慘,秦軍還揚言要滅掉楚國。 這回麻煩大了,楚國只好又向秦國割讓土地,求得人家的原諒,這才結束戰爭。秦王看出了楚懷王是孬種了,就開始琢磨,怎么多從楚國身上弄點好處。 不久,秦國派使者出使楚國,我們大王看上你們一塊地了,想用我們另一塊地和你們交換,你們看著辦吧。本以為楚懷王會猶豫猶豫,沒想到,楚懷王一口答應,而且不要秦國的地,只要秦國交出張儀,他要出這口氣。秦惠文王有點矛盾了,土地是很好,張儀也很好,就在為難之際,張儀主動提出,讓我去。 大王不用替我擔心,我和楚國大夫靳尚關系非同一般,靳尚又和楚懷王的夫人鄭袖能說上話,而楚懷王一直都很聽鄭袖的話,再者來說,秦國強,楚國弱,我是強國使者,弱國也不敢輕易殺我。就算我這一切都失算了,楚國殺了我,那秦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拿到想要的土地了。如果能那樣,我死的也算有價值了。 就這樣,張儀又一次出使楚國,到了楚國,馬上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要挑個良辰吉日,殺掉張儀。與此同時,楚國大夫靳尚找到夫人鄭袖。 夫人,您知道大王要拋棄你了嗎? 什么,為什么呀? 天下人都知道,秦王特別看重張儀,現在大王把張儀抓了起來,聽說秦王打算把秦國土地和最漂亮的姑娘送給大王,想要贖回張儀,咱們大王您是了解的,這時間一長,肯定對你就不想以前一樣好了。 那,那我該怎么辦啊? 好辦,您不如現在就勸大王放掉張儀,至于怎么勸,我現在就教你。 當天夜里,鄭袖就給楚懷王吹起了枕邊風。大王,我聽說作為臣子,最值得敬重的,就是能為國家出力,張儀之前是出于本分欺騙了大王,大王不該太過生氣的。 楚懷王一愣,剛要反駁,鄭袖又接著說,就算您記恨張儀,可現在根據兩國的土地換使者約定,我們的土地還沒有給秦國,秦王就把張儀給派來了,秦國可是做的夠意思了,大王還沒有回禮,就要殺了張儀,那秦王肯定會震怒派兵攻打楚國的。大王還是讓我和孩子搬到江南區吧,免得秦軍攻進都城,我們遭殃。 聽到這里,楚懷王一下子就沒了脾氣,癱坐在了床上。 第二天一早,張儀就被赦免出獄了,楚國用使者的待遇招待他,這要是換了一般人,早就撒丫子跑了,可張儀不是一般人,他偏偏還要再搞一搞楚國。 張儀和楚懷王又坐在一起了,楚懷王一臉的尷尬,可張儀沒事人一樣,面帶微笑從容鎮定,好像前幾天蹲監獄是別人一樣。 張儀先打破了僵局,大王,我知道用用土地換我不是您的本意,現在我有一個主意,可以讓您不用向秦國割讓土地。 楚懷王先是一愣,而后滿懷期待的看著張儀說下文。 其實秦國是真的想和楚國和好的,要不然這樣,我回去之后,建議秦王派太子來楚國學習,楚國也可以派太子去秦國交流經驗,這樣兩家就可以踏實的做朋友了。 本來楚懷王已經不敢殺張儀了,又害怕白白丟了土地,正為這個事情上火,聽張儀這么一講,就同意了張儀的意見。這時候大臣屈原提出了不同意見,之前大王就被張儀誑了一次,現在好不容易把他弄到我們的地盤來,我還以為大王會把他煮了泄憤,沒想到您不但放了他,還要再次受他的蠱惑,千萬不能這樣啊。 楚懷王覺得屈原太沖動了,就反駁到,答應了張儀,就能保住我們的土地,何樂而不為?再說,我已經答應他了,不好反悔了。 就這樣,楚國脫離了反秦聯盟,替秦國收了楚國,張儀覺得自己沒必要在楚國待下去了,就返回了秦國。可他沒有直接回秦國,而是先順道去了一趟韓國。 見到了韓王,張儀也不客氣,上來就是威脅,大王,秦國距離韓國可不遠啊,要是韓國不歸順秦國,秦王一怒之下,發兵攻打韓國,幾日之內,就能把韓國分割成幾塊。 韓王沒說話,也確實沒什么好說的,還是聽張儀說吧。 韓國早一天歸順秦國,就少一天擔心被攻擊,其實秦國從來就沒把韓國當過敵人看,秦國最大的敵人是楚國,而削弱楚國的關鍵就在你韓國。這不是說你韓國多強大,是因為韓國就在秦楚之間,如果韓國能表明立場,攻打楚國,向秦國稱臣,一則可以擴大自己的領土,二則可以得到秦國的信任和支持,何樂而不為啊! 韓王還能說什么,只能是滿口應允。 順路解決了韓國,張儀這才回到秦國,秦惠文王一看,張儀不但活著回來了,還帶來了楚國很韓國的依附意向。高興,就是一個高興,就賜給張儀五座城邑,封他為武信君,有了這次經歷,秦王看到了張儀的巨大實力,于是他趁熱打鐵,派張儀出使剛剛和自己反目的齊國。 張儀東進齊國,見到了齊湣王,齊國畢竟還是有實力的,無論是誰都不能否認這一點,張儀也不例外。 大王,當今天下,論強大,沒有誰能比得上齊國,可依我看來,大王的臣子,水平卻不怎么高啊。 這個轉折有點突兀,齊王一時沒跟上,哦,你繼續說。 聽說齊國很大大臣都主張聯合諸侯,對抗秦國,這實在是他們目光短淺的標志啊! 齊王現在有點明白了,原來你是這個意思,使者既然知道我齊國強大,為何覺得我們不該對抗秦國啊?說完之后,齊王用怪怪的表情,看著張儀。 張儀看把齊王引過來了,那我就不兜圈子了,齊國強大不假,可如今,秦楚兩國已經結成了兄弟聯盟,而且韓國和魏國,分別向秦國獻出部分土地,表示臣服。還有,趙國也在澠池朝拜秦王,準備割讓土地來侍奉秦國。 聽到這里,齊王眼神里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的慌亂。這些張儀都看在眼里,他假裝沒看到,繼續說。 如果大王不肯向秦國臣服,那么秦國會叫韓魏兩國攻打齊國的南方,趙國也會跟隨,兵發齊國,到那個時候,就算大王想給秦王請安,恐怕都沒有機會了。 齊王這會徹底不淡定了,趕緊說到,齊國偏僻落后,大家見識都比較短,實在是沒有想到過那么多,今天幸得先生指點,我愿意和秦國交好。 其實方才張儀吹了個小牛,雖然韓魏國已經臣服了秦國,可秦國和趙國的關系還在朦朧之中,張儀就趕緊離開齊國,去趙國,為自己之前的吹過的牛皮去奮斗了。 這個時候的趙國之主,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張儀本來是為了圓謊而來,可見到趙武靈王之后,這家伙氣場足實在太足,張儀感覺自己不占什么優勢,他就決定再撒一個謊。 大王啊,如今秦國和齊韓魏三國約定好,要聯合起來進攻趙國。 什么?趙武靈王把眼睛瞪了起來。 張儀一哆嗦,趕緊說,其實我們秦王的本意是想和趙國交好的,只是大王您一直態度不明朗,這才一氣之下想這么干。 趙武靈王哈哈大笑,那你為什么要把這個消息告訴我。 張儀擦了把汗,我是為了秦趙二國百姓考慮,不想讓他們遭受刀兵之災。 趙武靈王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那說說你的高見吧。 是這樣啊,不如由我牽個頭,大王和我們秦王在澠池進行一次會晤,當面鑼對面鼓,把誤會說清楚了,應該就能避免下這次戰爭。 趙武靈王沉思片刻,答應了張儀。 雖說在趙國狼狽了點,可張儀還是圓上了在齊國撒的謊,沒關系,在趙國丟的面子,會找回來的,現在六國只剩下燕國了,張儀就馬不停蹄,趕赴燕國。 見到了燕昭王,張儀張口就說起了了趙國的壞話,大王,燕國一直以來最親近的國家就是趙國,可趙國從來就沒把燕國放在眼里,遠的不說,這些年趙國就屢屢出動軍隊攻打燕國,期間兩次圍困燕國首都,最后還要大王割讓城池給他道歉。 燕昭王聽的個稀里糊涂,敢問秦使,你說這些,是想告訴我什么那? 張儀笑了笑,擺擺手,你聽我說完。如今,趙國已經向秦國割讓了土地,趙王也準備在澠池向秦王稱臣,如果大王再不向秦國稱臣示好,那么秦國就會聯合趙國出兵,攻打燕國。當年一個趙國就讓燕國那么狼狽,現在加上強大的秦國,后果可想而知啊。 燕昭王明顯被嚇到了,他緊忙說到,我們燕國地處偏遠,這里就算成年人,都像孩子一樣無知,他們根本給不了我正確的建議。方才先生一席話,我茅塞頓開,我燕國愿意獻出五座城池,侍奉秦國。 就這樣,連糊弄帶嚇唬,張儀搞定了六國,而后就回秦國交差。還沒有走到咸陽,就聽到一個噩耗,秦惠文王歸天了,秦武王已經繼位了。這秦武王做太子的時候,就有點看張儀不順眼,他欣賞的是萬人敵的建功立業,總覺得張儀就會靠一張嘴皮子混飯,瞧不上。 沒辦法,張儀在其他國君那里可以抖機靈耍威風,在秦武王面前,只能裝孫子了。張儀想過穩定的生活,可有人不想讓他安生,很多大臣都在背地里說張儀的壞話,張儀的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了。 屋漏偏風連陰雨,六國聽說張儀和秦王關系不太好了,那之前說的話就不想算數了,就漸漸的有點想脫離秦國,重新搞聯盟來了。特別是齊王,得知張儀當初在自己面前那番話,有一半是吹牛皮耍自己,更是揚言要干掉張儀。 內憂外患啊,張儀覺得自己小命要不保了,思來想去,有了。這一天張儀去見秦武王,大王,我有一個計策,可以助大王奪得天下。 雖說不待見張儀,可這噱頭也太大了,秦武王就讓張儀說說想法。 大王,如果想得天下,首先要讓其他諸侯國亂起來,我聽說齊國特別恨我,齊王揚言,只要我去了哪個國家,他就會去攻打哪個國家,所以,我希望大王能準許我去魏國。一單齊魏兩國交戰,大王可以趁機攻下韓國,而后兵出函谷關,不用打誰,直接去周國,挾持周天子,這樣天下就盡在大王掌握。 秦武王一琢磨,說的好像有點道理,反正自己也不喜歡這個人,就派張儀去了魏國。齊王聽說張儀脫離了秦國的庇護,到了魏國,馬上就要發兵攻打魏國,把魏哀王嚇得半死。張儀及時給魏哀王吃了救心丸,不要著急,這點小事,我來解決。 張儀就派下手門客去了楚國,再輾轉讓楚國派出使者去見齊王。使者見到齊王,就用懷疑的口氣問,大王不是憎恨張儀嗎?為什么還要幫助他。 齊王很納悶,沒有啊,我沒有啊,你何出此言? 大王,當初張儀離開齊國去魏國,是因為他和秦武王定下計策,為的就是讓大王去攻打魏國,兩國大亂之后,秦軍就能攻下韓國,兵出函谷關,而后挾持周天子,控制天下。你現在真的要打魏國,不是幫助張儀實現目標,又是干什么啊! 齊王大驚,啊呀,差點又上了張儀的當啊,馬上下令,停止進攻魏國。就這樣,張儀在魏國當了一年相國,而后病逝。 到今天為止,戰國部分就講完了,下一次要從秦始皇登基以后開始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