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許多人一旦遇上什么傷風感冒后,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板藍根,而且,許多家里的常備藥里面,板藍根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小沖劑藥,成就了中國的民企“藥王”——揚子江藥業。 ![]()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小作坊逆襲成“藥王” 揚子江藥業的創始人是徐鏡人。徐鏡人1966年退伍后,被分配到泰州某鎮的工廠里上班,當時他才22歲。工作幾年后,徐鏡人帶著幾個工人,籌了一點錢就開始白手起家創業。 1971年,他在一家制藥車間里面開啟了艱辛的創業之旅,當時的制藥車間類似于一個小作坊,各方面條件都很差,要資金沒資金、要設備沒設備、要人才沒人才。而且,當時還沒有“揚子江藥業”這個名字,當時的廠名叫“泰興縣口岸鎮工農制藥廠”。 藥廠辦起來的前幾年里,效益并不好,甚至年年虧損,直到1988年時才真正在業績上“翻了身”。1988年上海爆發甲型肝炎,許多人被感染,坊間又流傳“板藍根”可以治甲型肝炎,而徐鏡人的藥廠正好就在生產板藍根。當時上海市面上的板藍根幾乎被搶購一空。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當時的徐鏡人接到了一個“天量訂單”——400萬包板藍根。由于當時生產能力不足,每月只能產5萬包,徐鏡人帶著工人日夜趕工,最終交付了385萬包板藍根。雖然沒有全額完成訂單量,但徐鏡人卻名聲大噪,被人稱為“板藍根大王”,而同時揚子江藥業的業績也扭虧為盈。 后來,在徐鏡人的帶領下,揚子江藥業越做越大。1993年時,揚子江藥業推出首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胃蘇顆粒沖劑,此后,揚子江的每年營收以億元速度上升。 現在,揚子江藥業已經是國內醫藥行業的數一數二的龍頭企業,且連續多年位居中國醫藥行業的百強榜首,獲榮譽無數,是名副其實的我國醫藥界的“藥王”,而且還是民企“藥王”。 2017年時,揚子江藥業的年營收超700億,2018年時又突破800億元,而有“白酒之王”稱號的貴州茅臺2018年營收才736億元。有網友戲稱:賣藥的竟然超過了賣酒的! “藥王”老板身價48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是揚子江藥業的創始人,也是董事長,目前已經76歲高齡了。雖然年歲較大,但是其依然堅守在崗位上,親自帶領企業發展,有時還親自下一線去考察工作。 作為“藥王”的老板,徐鏡人的身價財富自然也深受人們“關心”。根據今年2月份胡潤全球富豪榜公布的數據,徐鏡人的身價已經高達480億元。 雖然“藥王”的營收超過茅臺、老板坐擁480億,但是,徐鏡人是一個相當保守的人,他一直堅持企業不上市。在他看來,做一個真正健康的企業,就要堅守“三不”:不搞兼并聯合、不盲目上市、不搞不熟悉的產業。這個“三不”政策在揚子江藥業內部幾乎人人皆知。 除了堅持不上市,徐鏡人干的另一件事,更是廣為流傳,那就是將揚子江藥業的泰州總部建成了故宮的樣子,氣勢恢宏,盡顯王者風范。 盡管徐鏡人一直堅持不上市,不過,其兒子徐浩宇(現在是副董事長)卻與父親的想法剛好相反。徐浩宇一直向往資本市場的大風大浪,一直想把企業弄上市。徐浩宇是揚子江藥業的接班人,未來真待他執掌公司大權時,揚子江藥業料會是另一番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