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時時刻刻都在呼吸,但往往也最容易忽視呼吸。現代人由于缺乏運動、壓力大,呼吸越來越短淺,不僅容易讓人大腦缺氧、感到疲憊,還與焦慮、抑郁、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癌癥緊密相連……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顯示:“肺活量可以預測壽命。” 肺活量與身體機能、新陳代謝能力密切相關,還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而深呼吸則是鍛煉肺活量的好方法。深呼吸時,胸廓打得更開,吸入的氧氣更多,使其在身體各個器官的利用率更高,人也因此可能多活幾年。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研究發現,每分鐘少于10次的深呼吸可以放松和擴張血管,有助于降血壓。 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研究人員指出,每天早中晚做3次深呼吸,每次10分鐘,可以輔助降血壓。  深呼吸可以幫助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疾病患者排出殘氣,有助于疾病恢復。這些疾病患者的肺部都處于無彈性和擴張狀態,影響肺活量。進行深呼吸,能逐步增大肌肉收縮力,有利于胸、肺的擴張,增強肋間肌活力,可以逐步恢復其彈性和肺活量,從而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 深呼吸可以有效緩解壓力,平穩情緒,在睡前進行深呼吸訓練,可以幫助更快入睡。

當人們主動調節呼吸的深度和頻率,就能有效放松繃緊的神經,舒緩焦慮的心情,而豁達的心胸、愉悅的心情是癌細胞的“天敵”。 
平緩勻速吸氣——吸到底后停留3-5秒——勻速呼出,每分鐘呼吸6-8次。呼吸時,讓肺的幅度有兩個肋間以上的距離,保證肺的彈性。每次控制3~10分鐘內,每天做兩三次即可。
有冠心病和腦動脈硬化的患者不適合深呼吸,過度進行深呼吸可能會引起心肌缺血、腦供血不足,嚴重的甚至發生心肌梗死。 
常見的錯誤呼吸方式有兩類: 用嘴呼吸容易導致口干舌燥,而且會吸入過量空氣令二氧化碳快速釋放,可能出現手腳麻木、胸痛、心悸等癥狀。不僅如此,口呼吸還會引起下巴后縮,影響顏值! 經常無意識地屏住呼吸 當壓力增大、情緒焦慮等,容易無意識地屏息,這樣反而會導致壓力驟升。
由于經常屏息,身體會本能地借助嘆氣彌補不足的氧氣。 打哈欠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深呼吸活動,人在疲倦時,大腦神經支配的一種生理反應。如果經常打哈欠,說明最近你的呼吸比較淺。
當呼吸很淺時,肩膀、脖子和背部肌肉就會本能地發力,促使肺部吸入更多的空氣,從而導致這些部位的肌肉僵硬。 慢性疲勞的誘因之一就是呼吸方式不對,這還會影響身體對能量的攝取。  通過鼻子呼吸,鼻子專門設計用于吸入空氣,有助于過濾掉顆粒和灰塵。鼻子有細細的毛發和粘液,就像一個空氣凈化器,有助于保持空氣進入肺部清潔。 《黃帝內經》中記載,人體應根據“五十營”調整呼吸,換算過來約等于6.4秒一次,而現代人呼吸一次僅用時3.3秒。吸氣時盡量深吸,讓氣體充滿肺泡;呼氣時用力吐,吐得干凈才能將廢氣全部排出體外。呼吸到底能保障交換的氣體多一些。 人的肺部像個氣球,均勻地呼吸能鍛煉肺部彈性和換氣功能。 一猛子吸進大口空氣、緊張時憋氣、喘粗氣等習慣都不利于肺部健康,還容易頭暈頭痛。 找個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著,將雙手輕輕放在腹上感受腹部凹凸。 閉嘴用鼻深吸氣,同時腹部慢慢鼓起;稍屏氣或不屏氣直接用口緩慢呼氣,腹部慢慢放松。過程中,你可以想象肚子里有個氣球:吸氣時,氣球逐漸膨脹,撐起腹部;呼氣時,氣球逐漸縮小,腹部慢慢下落。先閉嘴用鼻子吸氣默數“123”,再把嘴唇縮小做吹笛或口哨樣緩慢呼氣,默數“123456”。呼氣的力度以能輕輕吹動距離臉部30厘米的白紙為適度,縮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應用。 選取合適的氣球,容量700~1100毫升為宜。先深吸氣,再盡力把肺內的氣體吹入氣球,直到吹不出氣體為止;每次3~5分鐘,每天3~4次。坐位,緩慢吸氣,在吸氣結束時作一停頓,再慢慢呼氣。建議吸、停、呼的時間比例在1∶1∶2左右。雙手舉起重量約0.5~2千克的小啞鈴(可用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代替),小臂向后拉,最好與大臂呈一定角度,連續拉10~20次,胸廓外展吸氣,回拉時呼氣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