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腳步越來越近, 一場場生離死別的哭鬧大戲, 將會在每一所幼兒園隆重上演。 各位新入園的寶爸寶媽即緊張擔心,也好奇: 我的娃獨自入園第一天會是什么狀態? 是沒心沒肺高高興興說再見的那一個? 還是哭的最慘、撕心裂肺的那一個?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不經歷哭鬧的肯定是少數, 有些孩子頭幾天不哭,是因為還新鮮著, 幾天之后會有后反勁,反應過來之后才開始哭。 所以孩子要做到不哭,很難; 但是更難的是,父母自己做到鎮定離開。 孩子哭成這樣,我怎么走? 我就這樣走了,會不會太狠心? 孩子會不會以為我丟下他,內心受到傷害? 怎么辦?我要不要回去再看一眼? 一邊是哭天搶地要“媽媽”的孩子, 一邊是痛苦糾結的老母親, 咬咬牙狠狠心,把孩子硬塞給老師, 轉身離開的同時,卻忍不住眼淚嘩嘩直掉。 入園在即,如何縮短寶寶哭鬧潮? 新家長們可能都需要以下入園告別技巧。 【準備】 循序漸進的分離適應 孩子入園哭鬧,是因為害怕, 害怕依戀的家人一去不回。 這樣的擔心會讓他們在你不在的時候緊張、焦慮、無法安心地做任何事情。 這說明寶寶與你之間,建立了十分健康的安全依戀,是一件好事。 入園意味著一貫依戀著你的寶貝要練習與你暫時性的分開了。 所以關鍵是讓寶貝對你的分離產生信任,你只是暫時性的離開,并不是一去不返。 因此可以循序漸進地和孩子練習這樣的分離。 從最開始的2個小時:你睡醒覺媽媽就回來了 慢慢到半天:吃完午飯媽媽就回來了 再到全天:晚飯時候媽媽回來 讓孩子慢慢適應短暫地與媽媽分離。 有幾個技巧:
【入園】 正式告別,還是悄悄走開? 即使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真到了入園分離的這一刻,還是會哭鬧。 孩子們或撒潑打滾,或默默含淚,就是不愿撒手讓你走。 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1960)將孩子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反抗 ——嚎啕大哭,又踢又鬧(分離焦慮爆發) 第二階段:失望 ——斷斷續續,仍在哭,但大吵大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對悲傷的哀悼) 第三階段:超脫釋然 ——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媽媽又會表現出悲傷(孩兒見到娘,有事沒事哭一場)。 鮑爾比認為,孩子出現分離焦慮,順利渡過這三個階段,孩子才會釋然。 分離焦慮是焦慮的一種,誘發孩子焦慮的環境不改變(你不舍得離開,焦慮源就一直存在),你的安慰實際上會變成撩撥孩子焦慮的催化劑。 孩子的焦慮之火快要熄滅了,你再抱一下,重新回到第一階段的焦慮爆發模式,孩子無法進入下兩個階段,哭鬧的時間就會越長。 只要孩子的本能反應沒有終止或滿足,這種焦慮就會一直存在。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 正式告別后,果斷離開, 不要拖泥帶水! 禁忌1:反復叮囑 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其實是不放心老師。 家長們一定要相信,老師在對待孩子的分離焦慮時會有自己正確的判斷和做法。 有的媽媽在送園時,當著老師的面反復叮囑老師和孩子: 「有小朋友欺負你,要打回去,還要告訴老師;」 「吃不飽,要主動問老師要;」 「想上廁所,也要告訴老師。書包里有備用衣服,尿濕了要記得換上……」 孩子本來啥事沒有,聽了媽媽的話反倒莫名緊張,拽著媽媽就地哭鬧不撒手。 這是因為這些反復的叮囑,都在告訴孩子:
記住:孩子是個很糟糕的情緒管理者,但他卻是情緒察覺的高手。 你的焦慮,只會傳染給孩子,讓他更加擔憂焦慮。 相對的,幫孩子度過入園焦慮也很簡單,你可以:
當你自信地和孩子告別,輕松愉快地和老師交談,孩子得到的信息是:
禁忌2: 悄悄溜走 還有的家長會選擇悄悄溜走。 孩子回過神來,發現媽媽不見了,內心會很沒安全感。 所以,告別的儀式一定要有,它能給孩子掌控感。 儀式可以是一個大大的愛的抱抱——給你能量; 一個揮手——告別,拜拜; 一個飛吻——會想你哦。 做完這一切,堅決扭頭離開。 扭頭離開的那一刻,心中請默念: 老師比我更專業! 娃適應性很強! 分離焦慮并不是壞事! 禁忌3:哄騙利誘 永遠不要欺騙。 不要騙孩子「媽媽去買點好吃的就回來」(苦等無果,會更失望) 也不要說「幼兒園跟家里一樣(發現不同后,心理落差太大)」 更不要說「今天上完,明天不上了」(不要玩弄孩子的信任)。 上幼兒園本質上是孩子擴大信任圈的過程,從家人慢慢過渡到老師、朋友。 如果此刻,家人為了送他們入園而編造各種謊話,反而會榨干孩子的安全感,讓他對新環境有敵對感。 同樣,也別用零食和玩具等「獎勵」誘惑孩子,畢竟甜頭不可能一直有,時間久了,糖衣炮彈就失效了。 不要說:「媽媽也不想上班,但我得賺錢才能給你買好吃的啊!」 而是說:「媽媽會想念你,媽媽也需要去上班。上班和上學一樣,都很有樂趣。」 【接園】有方法
最后還是要重點標注一下: 無論是分離焦慮,還是陌生適應方面的焦慮,都是為了激勵孩子為應對未來的威脅做準備。 適度的焦慮適應過程,有助于激發孩子的潛能。 只要父母能以積極的方式回應,3 歲以上孩子,基本都可以自我消化、安撫自己的焦慮情緒。 這一點,一定要相信孩子。 總之,孩子上幼兒園,是分離,也是成長。 放松心情,陪孩子跨過去, 你就會遇見一個更強大的孩子。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