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說白了其實很簡單:是順著自己的習氣走,還是逆著自己的習氣走。順則凡,逆則圣,如果我們能不順著自己的習氣走,就能戰勝大部分人。 因為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習氣中。他們不愿意與自己的習氣對著干,不愿意逆水行舟。但歷史告訴我們,偉大的路都是不好走的,拿些看起來很好走的路往往是一條平庸之路。 俗話說,好事多磨,光明之路往往是曲折的。老江湖都知道,一個東西,如果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得到,這個東西很可能留不住。那些喜歡走近道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種天上掉餡餅的心理,這種心理也就是所謂的弱勢文化。 所以命運這個東西確實很難改,因為大部分人都活在自己的習氣中而不自知。就像一列在鐵軌上前行的火車,它的過去隱藏著它現在的秘密,它沿著既定的模式一直向前。弱勢文化活在沒有自覺的習氣中,喜歡不勞而獲、或者少勞多得,說到底是一種貪心在作怪。 很多人都有遠大的理想,但真正不貪睡的人不多,堅持讀經典的人不多,真正不放逸的人不多;沉迷于游戲的人很多,沉迷于無效社交的人很多,忙于追劇、談論娛樂八卦的人很多。原因很簡單: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想改變自己的習氣,他們只想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而強勢文化則奮勇逆行,馮唐說的好,真的猛人,他的兇猛和強悍首先是對自己的。強者都會先拿自己開刀,然后才能脫胎換骨。王陽明在沒有拜訪當時的大儒婁諒之前,性格中還有一些玩世不恭的習氣,但拜訪了婁諒之后,他變成了不茍言笑的謙謙君子,強者隨時發現、改變自己的習氣。 王陽明教導學生時也說,變化氣質,難就難在克服自己的習氣。比如說一個人不愛看書,那就要強行規定自己每天都看書,不一定要看很多,貴在堅持;如果平時懶散放逸,就要規定自己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如果喜歡發脾氣,就要讓自己遇事放慢說話的語速,保持克制。 曾國藩有很多好的習慣,這些習慣是他成就事業的重要原因。比如說他堅持讀書、堅持靜坐、慎獨、克己、堅持寫日記等等。這些習慣,每一個養成都不容易。人的本能都喜歡走捷徑,不愿意下苦功夫,但要脫胎換骨,就不能順著習氣走。 順著習氣走,是一條沉淪之路,是下坡路;逆著習氣走,才是光明大道。但習氣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旦養成,往往九牛拉不回,可以說習氣就是我們人生的枷鎖,這個枷鎖讓我們無法獲得提升、自甘墮落。 習氣跟自己久了,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東西,甚至變成了無意識。它就像喝酒,一開始的時候只是想簡單放縱一下,最后喝得大醉,以至于不知道自己醉了。如果這個時候有人提醒你喝醉了,你還會很不高興。習氣會上癮,走著走著就被捆綁住了,它一旦成勢,我們就成了它的傀儡。 對付習氣最好的方法就是確立人生的志向,在志向的指引下一步步的去做事,只有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才會不斷發現自己的缺陷。只要這個志向之真的,我們自然就會拿自己的習氣開刀。 因為志向不是空的,頂好的志向必須要落實在次好的習慣上。沒有次好的習慣,理想再好也是空的。順則凡、逆則圣,有大志向的人,必須勇于拿自己的習氣開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