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朝有三大名臣,孫傳庭,盧象升,楊嗣昌,只要崇禎真心用一人。就不會煤山上吊了,一手好牌打撕碎,而這三個人里能力最大,氣度最高。品格最高的就是孫傳庭了,可謂崇禎一朝第一名臣,但死的最慘的就是他,而且死后連個說法都沒有,可見崇禎之涼薄。但后世曾國藩對孫傳庭甚是佩服,他不止一次說過 ,他之所以能夠剿滅太平天國,就是學自孫傳庭。但幾無敗績的孫傳庭最終還是敗在了李自成手里。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山西代縣人,任兵部侍郎,總督陜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一生就是剿滅鎮壓李自成、張獻忠流寇。但由于崇禎不善武事。屢屢催戰,孫傳庭草率出戰在陜西潼關戰死,年約51歲?!睹魇贰贩Q“傳庭死,而明亡矣”。但剛愎自用的崇禎以為孫傳庭詐死,不給謚號。還是乾隆給了一個職稱“忠靖”。崇禎真是大明王朝亡國的第一功臣,松山亡了洪承疇,陜西亡了孫傳庭。崇禎一朝最后兩主力都死在崇禎的死催上,李自成是流寇,完全是流動作戰,剿滅起來很難,但孫傳庭卻很有辦法,打仗孫傳庭那是一把好手。打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幾度喪生??梢哉f,如果沒有這個崇禎恐怕早就滅了。崇禎臨終絕筆文臣皆該殺,是該殺,但些大臣都是崇禎任命的,有能耐的都讓你宰了,如此昏聵又有何人愿意輔佐于你。 但明末財政崩潰,大明朝廷把宗室當豬養國家無錢,孫傳庭與李自成做戰屢屢后力不足。就是糧草不足,作為朝廷軍隊,孫傳庭需要錢糧軍餉,所需的一切都需要朝廷供養,朝廷接濟不上,孫傳庭也只有失敗一途,而李自成作為流寇,自然不用。只靠劫掠就行,每到一地,把州府官庫搜刮,干凈富戶家族一燒凈歸己有,富戶也只要跟隨李自成造反。流寇之害可見一斑。潼關一戰由于連日暴雨,不利于孫傳庭做戰,只有退守潼關,李自成趁勝追擊率軍猛追,明將白廣恩,高杰投敵,潼關破,孫傳庭知道即便不死,也得死在崇禎之手,為了自家子女,帶兵與李自成同歸于盡力戰而死,即便如此,孫傳庭還是高看崇禎,覺得其是詐死,不給撫恤和謚號,大概是為了節省那幾個銀子,但洪承疇投滿清,崇禎卻是親自祭奠,崇禎的智商實在是無話可說了。 大明劫里孫傳庭說過一句,他李自成可以輸十次,一百次,而他只能輸一次。原因就是李自成可以做無本生意,孫傳庭卻不能,一個為“正統”一個是流寇。孫傳庭有顧忌,李自成沒有。最最關鍵一點就是,明末經濟崩了,晚明經濟問題不解決,所有的軍事勝利全是揚湯止沸,甚至抱薪救火。孫傳庭就是有天大本事也不行,即便岳飛,韓信復生也無用,打仗打的 就是錢糧。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