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悟空問答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我們該怎么辦? 兩歲真的有那么可怕嗎?我問了幾個寶媽。
從媽媽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兩歲的確很讓很多父母頭痛。 亂涂亂畫,家長很頭疼 那為什么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兩歲是很可怕的呢?第一,孩子精力十分旺盛,他需要發泄自己的精力,那么扔東西,打架。 這些就變成了家常便飯。 孩子只有把多余的精力消耗掉,它才能安靜的坐下來。 對父母來說,這些行為恰恰是父母最不容易接受的。 第二,父母跟孩子對話,孩子嘴里永遠說出的是'不' 你和兩歲孩子溝通,你讓他吃飯,他說'不' 你讓他洗澡,他說'不', 你讓他睡覺他說'不', 總而言之'不'成為了孩子的口頭禪。 媽媽很惱火,因為她不知道怎么對待孩子說不的這個行為。 你打他吧,他也不懂事,他還以為你跟他鬧著玩呢,你吵他吧,跟他講道理吧,他現在還小又聽不懂,所以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著實讓家長很頭疼。 寶寶很向往外面的世界 第三,孩子愛冒險,但又害怕獨自外面的世界。 兩歲的寶寶,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特別想出去探險外面的世界。每天都吵著要出去玩。帶他出去玩,他不是摘花就是惹草,簡直一刻也不停歇。 遇到某種超過他思維的動物,他就會跑過來喊媽媽怕。然后還需要你好好的安撫一會兒,才能繼續去看看他的世界。 其實媽媽們也很無奈,他也不知道寶寶在怕什么。同時媽媽也那么也好心煩,因為他隨時隨便的摘花。怎么制止也不聽,總是趁你不注意就拔下一顆花來亂丟。 媽媽也是很要面子的,帶孩子出去,孩子隨意的摘花,然后,有的人過來就會說,媽媽們就會感覺可不好意思,就使勁喝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2歲的孩子可以很懂事 難道兩歲真的就那么可怕,就沒有表現好一點的小朋友嗎?其實是有的。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的寶寶兩歲。這寶寶還沒有滿兩歲的時候,他經常說聽到兩歲很可怕之類的,他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沒想到他家寶寶的兩歲,比別人要的要好太多。 他家的寶寶很懂禮貌,特別善于用禮貌用語,謝謝,不客氣,再見,這些禮貌用語你常常可以聽到。 然后吃東西的時候也懂得分享,總是先喂姥姥姥爺一口,喂媽媽一口,然后自己再吃,從來不吃獨食。 自己的玩具懂得自己收起來,從來不用爸爸媽媽費心。 專欄 學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作者:企業老板商學院 99幣 30人已購 查看 寶寶愛整潔 為什么別人家的兩歲那么好,我們家的兩歲這么可怕呢?那么我們又該怎么樣度過可怕的兩歲呢?第一,運用好秩序敏感期,還你一個愛整潔的寶寶 那么什么是秩序敏感期呢?
那么秩序敏感期就是孩子在從出生幾個月到4歲左右,一個兩歲左右的兒童在表現對秩序敏感是誰容不下,不聲不響的方式來表現的,在這個階段這種敏感性是他們行動的指南,他們會因為自己而產生快樂,也會因為自己拖拉而發脾氣。 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喜歡把自己的玩具按照各種次序排列成一體,如果別人要破壞這種秩序的話,他就會發脾氣,并且,他玩過玩具之后,他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位置,對孩子來說這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 那么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孩子對秩序的這種敏感性,來要求孩子把衣物,把被子,把書本把玩具都排列好。 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一種習慣,即便是以后長大了秩序敏感期消失了,孩子還是會延續這種好習慣,養成愛整潔,愛整理的好習慣。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第二,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還你一個自信優秀的好孩子。
那么對于兩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這種意識。 所以這個年齡階段,我們要善于夸獎孩子,把孩子向好的方面引導。 我們不能單純的夸獎孩子聰明可愛之類的,因為那些都是虛的。 可以這樣夸獎:寶寶今天幫媽媽拿東西了,然后夸獎寶寶真棒,可以幫媽媽分擔。 如果寶寶平時喜歡吃獨食,但是偶爾有一次,他開始把東西分享給別人的時候媽媽們要抓住這個時機。 孩子把正吃的冰激凌分給你一點,然后這個時候你就要說寶寶真棒呀,寶寶給的東西真好吃,如果以后我媽媽經常能吃到寶寶給的東西就好了。那下次寶寶吃東西的時候,他肯定還會想著把這個東西分享給你,因為他知道媽媽最喜歡吃寶寶遞給她的東西。 比如,寶寶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得很整潔,那么媽媽就要夸寶寶這種行為,寶寶這么愛整潔呀,把自己的玩具都收拾好了,省了媽媽好多的力氣,寶寶以后要再接再厲做到更好好不好?這樣以后玩具們也會很喜歡寶寶的。 就是抓住的寶寶的閃光點,然后把這種閃光點放大,持續的鼓勵夸贊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把這種好的行為和習慣堅持下去。 多包容孩子 第三,用好南風效應,讓親子關系更加親密無間。
在教育兩歲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靈活運用南風效應。 兩歲的孩子難免淘氣不懂事,有時候拿著大人,價值幾千的化妝品亂扔,淘氣,爬高上低,一刻不得安寧,到處搗蛋,把屋里弄得一團糟,然后很多的媽媽都很生氣。 有的媽媽直接上手,噼里啪啦打孩子一頓,然后事后孩子該怎么辦還是怎么辦,一點改進的跡象都沒有。 有的媽媽直接把孩子扔到墻角,披頭蓋臉一頓罵,孩子還是很無辜的望著媽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巧用一下南風效應。看到孩子把屋里弄得一團糟或調皮的時候。把孩子帶進一個單獨的房間,然后問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孩子很可能給你解答一個,他認為的理由,或者是新奇,或者是好玩。 媽媽就可以跟孩子進一步溝通,告訴孩子這些東西都有多大的價值,然后用這些東西可以給寶寶買,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玩的? 并且告訴孩子,你把這弄得這么亂,然后媽媽收拾起來是不是需要時間,讓媽媽收拾東西,是不是就沒有時間陪寶寶玩了? 寶寶這個時候是已經能夠聽懂媽媽的話,知道媽媽打掃衛生就沒有時間陪自己玩,寶寶就會覺得不劃算。 寶寶,你如果打碎了媽媽的化妝給你看,媽媽就不能用了,你平常都知道美美的抹化妝品,那寶寶要不要媽媽丑丑的? 孩子已經有美的意識,他希望周邊的都美美的,所以,寶寶肯定是不同意媽媽丑丑的,她以后就會掂量著拿化妝品。 靈活的運用南風效應,在孩子犯錯誤或闖禍的時候,不要急于打罵孩子。 要學會用溫柔的話語,逐漸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告訴孩子為什么做那件事是錯的?引導孩子說出怎么樣做才是對的?讓孩子有這樣一個思考過程。 有競爭才會表現得更好 第四,利用鯰魚效應,有競爭寶寶才會表現的更好。
家里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很容易任性,不聽話。但是當你同時約了兩三個和他同齡,大小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當你寶寶任性的時候,告訴其余的小朋友都不跟他玩,他很快就會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不妥的,然后為了和同伴合融到一起,那么他就會選擇改掉這些錯誤。 比如寶寶很不喜歡洗澡。然后媽媽把親戚家的幾個小朋友一塊兒接過來陪寶寶玩,然后告訴那兩個小朋友說,你們都說寶寶身上臭臭的,不跟他玩,然后等他洗完澡,你們在夸獎他好不好? 小朋友照做,然后當兩個小朋友說寶寶身上臭的時候,寶寶剛開始還會反駁,但是,他們兩個因為寶寶臭不跟他玩,寶寶馬上意識到自己必須變得香噴噴的,這樣兩個小朋友才和他玩。 所以寶寶馬上要求洗澡,然后洗完澡之后三個小朋友就玩到一塊兒去了,從此以后,到洗澡的時候他就特別配合。 可怕的兩歲其實并不可怕,只要媽媽使用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方式處理寶寶的行為,可怕的兩歲完全可以平穩的度過,并且還會收獲一個自信優秀的好寶寶。 專欄 每天5分鐘,孩子的好習慣培養 作者:小伴龍 29.9幣 0人已購 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