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xié)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那漸遠的二中嘹亮歌聲 ——我的青蔥歲月之高中(五) 圖文丨張建光 編輯丨任曉娣 前段時間,看到王漢文同學在微信高中同學群里的一句“高中時建光入迷地津津有味地唱著,深受其影響的身邊的女同學唱起來竟也有了些神似的味道”,把我拉回到當年利津二中歌聲嘹亮的日子里。 高中入學伊始,我們十五級一班的班主任殷曉東老師為班里訂閱文學期刊,培養(yǎng)同學們的文學愛好;十五級二班的班主任劉宗勇老師在一張大紙上,用毛筆連譜帶詞地抄寫下《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貼在黑板右側(cè)靠門的地方,培養(yǎng)同學們的音樂愛好;而將全校的文學音樂氛圍推向高潮的則是共青團利津二中第五次代表大會。 1985年的春風吹來得格外早,也格外暖,吹綠了利津二中滿園的樹,奏響了滿園的歌,共青團利津二中第五次代表大會在這個春天召開了。大會決定在全校舉辦包括文藝匯演、歌詠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在暖暖的春風里,一波文藝熱在校園里彌漫開來。每每晚霞映紅閱覽室的西墻時,陳步榮老師,如晚霞中的紅蜻蜓,抱著手風琴,側(cè)斜著身子,優(yōu)雅地拉著手風琴唱“月光下的鳳尾竹,輕柔啊美麗像綠色的霧”,歌也迷人,人也迷人,迷得小青年們一個楞一個楞的;豪爽的趙秉淇老師,一只腳踩在長條凳子上,甩開膀子,嫻熟地拉起弦子,大嗓門吆喝著靦腆的細聲細語的兩個初中男女生對唱“說了個一呀道了個一,什么花開在水里”;猛然間,哪間教室里傳出高亢的“馬兒啊—你慢些走”,薄立德老師正在領唱并指導學生們大合唱。最富有詩意的是,操場邊的落日余暉里,幾個女生手挽手唱著:“來吧,讓我們攜手共行,追逐夕陽的步履……”春意盎然的利津二中,東風浩蕩,歌聲嘹亮。 共青團利津二中第五次代表大會提出的口號是“能做舉人的做舉人,不能做舉人的做能人”。看著許多的老師同學們大顯身手,我們這些愛文藝的“文藝青年”們坐不住了,琢磨著能做什么。不知誰說的,會吹口琴也算能人。可不得了了,兩三元就能買把口琴,一下子冒出一大片“口琴手”,下午課外活動,教室外,排一溜吹口琴的,搖頭晃腦,吱吱呀呀,還挺壯觀。我也買了把口琴,加入到“吱吱呀呀”隊伍里。我們都是按簡譜吹口琴,但是大多數(shù)不怎么會,怎么辦?我們用會唱的歌反過來拼簡譜,再把簡譜背熟。最熱鬧的是大家也吹口琴也拼簡譜的時候,“吱吱吱”,“咪咪咪咪……”,此起彼伏,響成一鍋爆豆。因為沒有音樂課,沒老師指導,不管什么調(diào)的口琴,拿過來就按簡譜吹奏,免不了有的同學用C調(diào)口琴吹奏G調(diào)的歌,有的同學用G調(diào)的口琴吹奏C調(diào)的歌,嘻嘻哈哈那個熱鬧。 印象很深的是杜光升唱《鼓浪嶼之波》,很動聽。我和他一起考入石油大學又呆了四年,他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后來舉家移民加拿大了,遠在地球那一邊的他不知還唱不唱,也不知道當他再次唱到“舀不干海峽的思鄉(xiāng)水”這句時是不是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郭立泉引吭高歌《牡丹之歌》,感覺絲毫不亞于蔣大為;王漢文低吟淺唱《假如》,情深深、意濃濃;而我的同桌唱歌最會抒情,也最會找地方。那天課外活動,他站在門口唱《春光美》,剛唱了句“我們在回憶,回憶那冬天”,前面班的一位漂亮女生從這里路過,顯然是覺得好聽,停下來,問我,你們班的?我說,嗯。過后我對同桌說:剛才過去的那個女孩看上你了吧?同桌得意地說,早就上了眼了,明天再來個拿手的。 第二天的課外活動時間,同桌又站在教室門口,用口琴吹奏《童年》,前面教室的窗戶打開了,昨天問話的那個女生探出頭來,同桌停下口琴,讓我接著吹奏《童年》的旋律,他直接唱到“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么還沒經(jīng)過我的窗前,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畫,心里初戀的童年”,我一下驚呆了,他從哪里弄到了這段歌詞?重點是前面教室的窗戶猛然關上了!我朝著同桌喊,壞了壞了,再叫你胡唱。同桌胸有成竹地說,慌什么,沒事,她是我們合唱小組的成員,準備合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她給我要譜子來著,你幫個忙,把譜子送過去。我說,你自己送過去不更好嗎?他斜楞我一眼說,讓你送,你就送,邊說邊遞給我一個信封,突然停了下說你保證不看,我說保證不看,心里說太瞧不起人了,我有那么傻嗎?傻瓜才不看呢,保證看。一拐過前面教室的墻角,便從信封里抽出紙來一瞅,哪是什么《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直接是約會啊:(《榕樹下》)路邊一棵榕樹下,是我見你的地方…… 文藝匯演的壓軸,最讓人心潮澎湃。臺上臺下一起豪情萬丈地高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舉杯贊英雄,光榮屬于誰,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再回首,已是匆匆三十三年。 那時,二中沒有樓房,有滿園的綠樹,整齊的磚瓦房掩映在綠樹中,風起樹搖,一浪一浪的歡歌就像平地生云一樣地越過樹梢,傳向無邊的浩瀚和遙遠的未來…… 作者注:部分內(nèi)容源自于郭立泉、王漢文兩位同學高中日記,在此表示感謝。 ![]() 作者簡介 ![]() 張建光,供職墾利區(qū)物價辦,小時候經(jīng)常提著菜籃子在坡里背誦課文, 1988年開始發(fā)表文章。 點擊欣賞作者近期作品: ![]() 東營微文化編輯部 顧問:陳謹之 橄欖綠 魯北 清泉 主編:郝立霞 副主編:張永君 郝立新 編輯:張旋 任曉娣 呂娟娟 文姐 外聯(lián):郭杰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