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小時候,我家住在黃河大壩南面的老村里,再往南就是黃河。 因為離責任田近,耕種方便,加上家里也窮,一直沒蓋新房,沒搬到壩北的新村去。 那時,冬天格外冷,下得雪也大,每次夜里下雪,總是把門子堵住。早上,使勁推開條縫,勉強擠出來,再趟著一道一道的雪檁雪丘,去二里外的新村上學。 冬天的黃河也常常被凍住,水被冰封在下面,靜悄悄的。封河的時候都是寒假,可以跟著大人跨過黃河,到寧海趕集。 這可是最高興的事!能在河上溜冰,買爆仗,買年畫,買過年吃的肉,還能吃到兩個煎包。所以,總盼著封河。 盼歸盼,冬天封河對住在灘區的人來說可不是好事。 小學二年級時,臘月二十八,天開始變暖,青冷的冰變白了,發脆了。冰面被升高的水脹破,河水裹挾著浮冰往下游淌,淌到了卸貨場②,被兩岸的埽頭③扠住了。浮冰過不去,擠壓堆積,形成了冰壩。 冰壩越堵越厚,越堆越高,河道的水流不過去了,上游的水位一點點升高,慢慢地溢出了河槽,沖到了小壩子④跟前。 眼看凌汛緊急,河務局趕緊安排人用雷管炸,可是冰壩太高,冰層太厚,終也沒能炸開。又派來壓冰船,費盡洪荒之力,也沒壓開河面。 終于,從卸貨場西邊的揚水站那兒,冰水沖開了小壩子,沖向了麥地,淹沒了田野,圍困了整個老村。于是,我的春節便被圍困在了一片冰水汪洋里。 因為是從下游串來的河水,水流不急,也沒有大冰。渾濁的河水裹著碎冰淹到了我家房臺(約三米高)的一多半高,但就是這一多半高的冰水,阻斷了我和伙伴們的聯系,也阻止了我去爺爺那兒玩耍。 別人家的房臺是連著的,幾百戶聯成一條長壩,爺爺就住在壩上。而我家的房臺是一方孤島,離著長壩有二百米。 在那個飯吃不飽衣穿不暖的年代,小孩子沒有任何辦法涉過冰水去和伙伴們玩耍。 我的打葶桿兒,我的打杖子,我的打耳兒⑤,我的捉迷藏……在這個春節里都成了泡影。沒辦法,我和哥哥只能玩“小老頭,鍋鍋腰……”的游戲了。 唉,就是這二百米的距離,讓我和伙伴們整整隔離了半個月,直到元宵節才和大家一起打起了燈籠。 寂寞,隨著河水的退去很快消淡了,但是那年的饑餓卻給我帶來了永久的印記。 渾濁的河水帶來的泥沙都沉了下來,湮沒了麥苗。直到清明,麥苗也沒能再鉆出地面,所有麥田顆粒無收。于是,我家又吃起像皮條一樣難嚼的瓜干餅子,等著秋天的到來。 上初二的時候,臘月二十二,我拿著年終考試發的獎狀,興沖沖地回到家,娘給搟了一碗面湯作為獎勵。可爹和娘并沒有因為我考得好高興起來,而是面色凝重,心神不安,像是有不祥的事情要發生。 果然,第二天,又出河水了。 這次是在夾河村(在我們村的上游)沖開的小壩子,就在那個傳說住著大王八的、水永遠也會不干的、有大海眼的大灣(wàn)那兒沖開的。 河水先從長壩的后面漲過來,漿渾的河水夾帶著枯草翻滾著,推著黃色的泡沫吞噬著,在每一個被淹沒的豬圈糞坑那兒打著旋兒,吐著氣泡。水位一點點地升高,氣泡越來越密,碎冰也漸漸增多。沒多久,壩崖下的樹就被冰水圍住了。 咔嚓!遠處碗口粗的柳樹被一大塊冰推倒了,壓在了下面。大冰過后,樹枝倔強地彈出水面,馬上又被更大的冰摁下去,再也沒露出來。 一塊塊的大冰推搡著擁擠著來了,一列列,一陣陣,千軍萬馬,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一棵棵樹被推倒了,一個個墳丘被淹沒了。不長時間,一切都歸于了平靜,冰覆蓋著水,水淹沒著大地,大地在下面沉默著。 “還不快點家去,等壩兩頭的水串過來,你倆就家不去啦!”爺爺大聲熊我和哥哥,我倆趕緊一溜煙地跑回了家。 接下來,就是重復過去的故事了。只是這一次出的河水更大,呆的時間更長,麥苗上蓋的土更厚。 散布在田野里的墳丘變成了平地,薛家的大灣到底也被填平了。水退去后,人們拿起了釬子、錐去錐墳。標志明顯的還能找得到,那些沒標志的零散的墳都找不到了。 爺爺和爹費了很大的勁,最終也沒能找到奶奶的墳。自此,爺爺再也沒有高興起來,沒出倆月,病倒了,不到一年,就走了。因這一次的傷痛,我憎恨這霸道的河水。 河水帶來的不只是憎恨,更多的是懼怕。 終于,用了兩年的時間,傾盡家里所有的積蓄,爹在新村里蓋起了五間瓦房。上中專的第二年,搬進了新房里,我家終于可以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再也不用擔心水漫金山了。 十幾年后,爹和娘搬到了鎮上。我回老家的機會少了,老家的事知道的也少了。只知道老村已經沒有住戶,原來的老屋、房臺、長壩都開發成了平闊的土地。老村沒了,多了五百畝良田,建起了三百多個蔬菜大棚,種起了甜瓜和菠菜。 去年清明,我陪著爹去給爺爺上墳。跪在爺爺的墳前,擺好供品,灑上高度的馬場酒,爹開始和爺爺說話。 大約是爺爺走了這么多年,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好多福沒有享受到;村里人都種大棚,都很富了;孩子們孝順,過得都很好,叔叔一家人在外地也過得很好。最后總也忘不了那句話:今年沒有出河水,已經十多年沒出了,現在的老天爺真好啊! 我心里知道,這哪是老天爺好啊,這是調水調沙、是小浪底工程、是國家的惠民政策好啊! 上完墳,已近黃昏,夕陽拉長了影子。我跟在爹的后面,走過一個個蔬菜大棚,走上平坦的生產路,走進金色的陽光。 注釋:①出河水:黃河水漲出河岸,淹沒莊稼,圍困村莊。②卸貨場:舊時的河運碼頭,在我們村下游的東壩村,現在順河浮橋附近。③埽頭:用石頭壘起防止河水沖塌河岸的短壩,可以穩定河道的流向。④小壩子:夏季防汛時各個生產隊修建的離河岸只有幾十米的保護集體莊稼的矮壩。⑤打耳兒:用木棍打鵝蛋一樣大的紡錘狀木玩具的游戲。 作者簡介:金沸草,從教多年。喜愛平靜的生活,愿得一方山水,靜念相繼,俗世無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