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塞萬提斯 / 楊絳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文學評論家稱《堂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堂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于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俠仗義”、游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后死去。 作者采用諷刺夸張的藝術手法,把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表達他對時代的見解?,F實主義的描寫在《堂吉訶德》中占主導地位,在環境描寫方面,與舊騎士小說的裝飾性風景描寫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詩般的宏偉規模,以農村為主要舞臺,出場以平民為主,人數近700多人,在這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繪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聯系的社會畫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虛實結合的,否定中有歌頌,荒誕中有寓意,具有強烈的藝術性。 《堂吉訶德》的產生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西班牙經過光復戰爭,顛覆和驅逐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同時又依靠其龐大的騎士隊伍,雄霸歐洲,遠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黃金世紀”。 這一時期,西班牙的文學也繁榮發展起來,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騎士文學和戲劇等各大流派爭奇斗艷。騎士文學在西班牙曾風靡一時,各種作品層出不窮。別林科夫說“騎士小說表現出對個人人格的愛護和尊重,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犧牲全部力量甚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的代表。” 騎士文學對于沖破中世紀神學禁欲主義的束縛、對人性的解放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不過隨著后來封建經濟的解體和火槍火炮在軍事上的使用,騎士文化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15世紀開始出現一批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強盜騎士,騎士文學開始變得愈發庸俗化。 塞萬提斯生活的時期,西班牙還流行著五六十部粗制濫造、荒謬愚昧的騎士小說,為此,塞萬提斯決定創作《堂吉訶德》,“把騎士文學的地盤完全摧毀”,他沿用騎士作為主角的寫作形式,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漫畫化。 從藝術角度講,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的創作奠定了世界現代小說的基礎,就是說,現代小說的一些寫作手法,如真實與想象、嚴肅與幽默、準確與夸張、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進小說對小說指指點點,在《堂吉訶德》中都出現了。比如在堂吉訶德身上,愚蠢和聰明博學,荒唐和正直善良,無能和勇敢頑強就這樣矛盾地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可笑但并不可惡,甚至是相當可愛的幻想家。桑丘,這位侍從的性格特點與他主人之間,既有相同方面的陪襯烘托,也有相反方面的襯托對比,而且又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除了這兩個個性突出,對比鮮明的主人公外,書中還塑造了700個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時代、反映現實,它所帶來的意義,也許對于整天充斥著音樂影像電子多媒體合成的各種多維刺激的現代人感受不深,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唯一娛樂方式就是挑燈讀書,因而能早在17世紀——文學剛剛啟蒙復興的時代,塞萬提斯就寫出了《堂吉訶德》,它給予近現代小說的發展就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影響。所以說他是現代小說第一人,正因為他是第一人,他的《堂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創作方法上,塞萬提斯善于運用典型化的語言、行動刻畫主角的性格,反復運用夸張的手法強調人物的個性,大膽地把一些對立的藝術表現形式交替使用,既有發人深思的悲劇因素,也有滑稽夸張的喜劇成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