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得有點奔頭才鮮活,日子總得有點起伏才有滋味。 都說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閑著。 深以為然。 再有精氣神的人,閑得太久也會頹喪;再有目標的人,長時間不努力也會迷失方向。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很多時候,太閑并不是一種福氣。 太閑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兩年前的一天,朋友阿蒼突然跟我說,他辭職了。 在一線城市打拼的他,有一份很像樣的工作,雖然有些忙碌,但收入頗豐,而且有很大的晉升空間。 我很不解,問他為什么,他說:“每天我一走進辦公室,就感覺好辛苦好委屈,我不想干了,就想歇著。” 阿蒼覺得繁忙的業務將他束縛得太緊,一心想追求自由。 辭職后他先是去游山玩水,實現了一直以來的愿望,旅行回來后就開始癱在家里,要么睡懶覺,要么打游戲。 剛開始他跟我們說,這種自由的感覺太爽了,一個人明明可以活得自在點,為什么要上班呢? 但很快問題就出現了:半年多不工作的他,積蓄已經所剩不多,每天游手好閑也讓他開始感到空虛,他不得不回歸現實,準備再找工作。 可長時間的怠惰讓阿蒼已經沒有辦法再打起精神了,只要一開始思考工作的事情,他就會厭煩無比,只想繼續在床上躺尸。 去面了幾次試,但糟糕的精神狀態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根本抓不住機會。 也想過回原來的公司,然而以前所在的部門早已沒有他的位置了。 屢屢碰壁的阿蒼終日無所事事,開始焦躁惶恐、患得患失,沒有工作也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他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 無奈,他只好退掉房子回了老家。 可回家之后又因為有父母可以供養他的生活,他更加沒有動力去找工作了。 直到現在,他依然在家啃老,每天只有吃、睡、玩這三件事,人胖了幾十斤,完全是自暴自棄的狀態。 一個本可以在大城市闖出成績的有志青年,就這樣一步步墮落成了“人間蛀米蟲”。 太閑的人生,真的是一場災難。 海德格爾說過:
人們一旦倒進了安逸的溫床,失去了努力的目標,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就會開始胡思亂想,最終陷入“無所事事——自我否定——更加痛苦地無所事事”的惡性循環中,然后逐漸廢掉。 適當的放松很有必要,但無止境的放縱絕對是“生活殺手”。 千萬別讓自己沒事可做,寧可忙一點,也莫要虛度光陰,浪費人生。 你不是太窮,是太閑 以前經常跟朋友們開玩笑說:“有沒有什么工作,做的事又少賺的錢又多啊!” 朋友們都會打趣地回應:“夢里什么都有!” 俗話說得好:“有多大能耐賺多大錢。”社會可不是慈善機構,能獲取到令人羨慕的財富的人,背后必定付出了相應的汗水。 可很多人依舊每天上班時間極盡所能摸魚,10分鐘一接水,1小時一上廁所,聊天扯皮刷微博,晚上再掐著點打卡下班,一天結束之后還能大言不慚地問:“我為什么這么窮啊?” 還不是因為太閑? 有多少人,一邊嚷嚷著窮,一邊又不努力工作,他們羨慕別人能拿高薪,卻不想高薪都是忙出來的。 看過一位自媒體人講述他在華為工作的經歷。 剛到華為時,他既沒有什么工作經驗,社交能力也弱,除了努力提高自己,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為了自我提升,他把能學的都學了,能做的事都做了,常常忙到凌晨,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出租房。 在那幾年里,他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幾乎是零假期、零娛樂、保持24小時待命狀態。 他能在凌晨12點接到一個電話后,就立刻起床打開電腦工作,也能因為白天犯的一個錯誤,熬夜把所有相關資料反復閱讀,保證不再出錯。 他見過華為凌晨兩點、三點,甚至四點的夜晚,咬牙啃下了最晦澀難懂的專業書籍,用最短的時間獲得了最快的成長。 在他的工作能力顯著提升后,薪資也有了巨大的飛躍。 在職場,專業是工作的靈魂,例如華為將T3.2列為專家,阿里巴巴將P7-P9列為專家,這是大部分普通人能到達的職場巔峰。 但專業也意味著死磕到底。 在職場,成功沒有捷徑,成功不會垂青朝九晚五喝茶水摸魚的人,高薪的背后都是拼命。 如果你選擇了清閑,就等于放棄了高薪,如果你想和別人活得不一樣,就得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曾經問過不少人覺得什么是自由,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閑著。” 他們陷在這種“偽自由”里,完全不自控,覺得什么事兒都沒有就自由了。 卻不知真正的自由其實是對人生的強力把控。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優秀,就看他在閑著的時候做什么。 因為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閑暇時間也能保持自律。 一些年輕人選擇一份不那么辛苦的工作,就為了有充足的自由時間,干自己想干的事兒。 但有多少人真正支配了這些時間呢? 還不是像平時放假一樣,完全沒效率,玩玩手機一晚上過去了,看書學習,明天再說吧。 還有些人一心想做自由職業者,覺得那樣的人生受自己控制,很瀟灑。 可很多人的“自由職業”那是只有“自由”沒有“職業”,早上睡個懶覺,吃完午飯就開始犯困,下午再補個覺磨蹭磨蹭,一天下來什么事都沒干。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講的是做自由職業之前要考慮的問題。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問問自己,有沒有工作紀律,夠不夠努力。因為只有善于自我激勵、自我經營,并且非常敬業,才能脫穎而出。 自由職業從來不是逃避職場的幌子,因為它比起普通工作,需要更強大的自律能力,在沒有規章制度的約束下,一切工作全憑自覺,稍有放松懈怠,就可能一事無成。 沈從文曾說:
他的學生汪曾祺也這樣描述沈從文: “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圍起來,還是不停地寫。 到了晚年,他也不愿閑下來,參考大量資料整理完成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別人享樂時候,他在寫,有人質疑抨擊他的時候,他還在寫。” 蒙田說:
所有的成功,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而厲害的人,無一例外都過著自律的生活。 真正的自由很貴,如果想要詩和遠方,那身體和心靈總得有一個在路上。 朱熹有言:
人生總得有點奔頭才鮮活,日子總得有點起伏才有滋味。 李尚龍也說過:
別把“太閑”當成“恩賜”,人生短短數十載,不去拼一拼,怎么對得起來人世的這一遭? 從現在開始忙起來,讓手頭永遠有事情做,別辜負了光陰,虛度了年華。 點亮“在看”,愿大家都能在忙碌且充實的日子里,獲得屬于自己的精彩! |
|
來自: 小橋流水444ohz >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