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人到哪兒都能交到朋友,有的人卻到哪兒都不受歡迎。這是因為他們無形中犯了這些錯誤,為人處世,這些事千萬別做,否則沒人愿意和你交朋友。
常言道, “煮粥三分米, 做人三分己。”可是有些人做事只有一個原則:以自我為圓心,以個人主義為半徑畫圓,圓里面的事情積極主動,圓以外的推諉躲避。 雖然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一個人如果太自私是交不到朋友的。同事趙君進公司都五年了,一次優秀員工都沒有選上,就是因為他過于自私。有便宜占的事情,他總是搶著做,吃苦受累的活,他卻往后躲。不說別的,辦公室的地他都沒有掃過幾次。別的同事向他請教一些事情,他總是三言兩語敷衍了事。這是我年輕的時候故事了。那時候年輕氣盛,自以為是,總喜歡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朋友老周總是這樣告誡我!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后來我才明白,對于某件事情的看法,可能會由于自身的經驗閱歷出現不同的認知。有分歧,不是你的錯;自以為是,就是你的不對了。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爭得不可開交、面紅耳赤就更要不得了。為人處世要謙虛謹慎,切不可自以為是,“杠精”沒有幾個人喜歡。《弟子規》有云,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如果一件事你答應了人家就務必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輕易答應人家。郭冬臨曾經演過這樣一個小品《有事你說話》。他的口頭禪的是“有事您說話”,他就是一個老好人,整天樂于助人,結果讓自己不堪重負。為了幫同事買車票,排了一宿還搭進去二百塊。后來,他的科長讓他搞一節車皮,他硬著頭皮接下來,卻做不到。最后還讓人嘲笑。其實現實中也不缺這樣的老好人,這不是樂于助人,而是好過了頭。最真實的人性是你幫了他十次,如果第十一次沒幫上他,就會惹來怨言以及反感。 大學生小麗非常好心,每次去水房打開水都是提兩個暖水瓶,室友們已經習以為常。有一天,小麗感冒了,沒去打水,卻沒水喝。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當別人把你的好意當成習慣以后,他就會把你的善良當作理所應當,如果你不做反倒是對不起他了。你的不好意思拒絕,不但無法讓自己贏得朋友,還會招致反感。老好人最后的結果,大多都是令人寒心的。女兒去學校的時候,她奶奶每天都會給她一塊錢零花錢。結果這天他奶奶手頭正好沒有零錢,女兒哭鬧著死活不愿意去學校。 洪金寶在《幸運五福星》飾演的“茶壺”也是這種人。他是幾個朋友中功夫最好的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欺負他,就是因為他太善良,太好欺負了。一只綿羊和一條蛇之中,讓你選一種去踢上一腳,你會選誰呢?同理,現實中有這樣一句俗話,寧愿得罪君子,也不愿得罪小人。更重要的是,老好人是交不到朋友的,試問誰愿意和一只綿羊交朋友呢? 結語:為人處世,別做老好人,別自以為是,別輕許諾言,這樣你才會活得更加輕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