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就像血管中一個個血塊,它可以隨著血液堵塞在身體的各個地方,繼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還會引發猝死。 其中,這三類人是“血栓”的高危人群: 1:肥胖者 肥胖的人,相比于體重在正常范圍內的人,更易有多種健康隱患,尤其是血脂水平,更容易升高,在這種情況,若是飲食過于油膩,就會增加堵塞血管的危險,成為血栓高危人群。 2:久臥不動者 這類人通常是患有疾病,行動不便,又或者過于慵懶,喜歡久坐,長期如此,下肢血液循環就會減慢,血液流速變緩,這樣就會增加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3:水攝入不足者 很多人不到口渴不喝水,亦或者喜歡拿飲料代替水,其實喝水可以起到稀釋的作用,有助于防止血液過于蓄積在一個地方,降低血栓形成幾率。 而甜飲料里面糖分過高,易增加血液粘度,增加血栓形成。 其實血管堵不堵,我們的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來提醒我們,只要細心就會發現,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血管堵塞腳先知,腳上若有這5種反應,別遲疑,體內可能有血栓了! 反應一、腳部發麻 腿腳作為身體的末端,是最后接受血液供給的地方,因此,當血管堵塞時,腳部就會有發麻的癥狀。 血栓引起的麻木具有不對稱性,一般是一側的肢體麻木,并且還會伴隨著輕微的疼痛感;如果你經常出現單側腿腳麻木一分鐘以上的情況,就要警惕腦梗的發生。 反應二、腳冰冷腫脹 在生活中,不少人會出現腳發涼的情況,除了穿衣少、氣血不足等情況,若是經常發涼,就要小心是下肢動脈硬化。 由于動脈硬化和血管閉塞,致使下肢血液循環不順暢,使腿部缺血和缺氧,致使下肢溫度驟降,出現冰冷腫脹的情況。 反應三、腳部脈搏缺失 一般來講,血管健康的人,在摸動脈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腳背的動脈呈現有節律的跳動,但如果血管發生了堵塞,那么幾乎是感覺不到脈搏的。 不論是走在路還是停歇,都是摸不到的。大家不妨用這個方來進行自己的脈搏檢查。 反應四、間歇性跛行 所謂“間歇性跛行”是指走了一段路后,單側或雙側有腰酸腿痛,下肢容易無力麻木,甚至跛行,只有在經過休息后,癥狀才會得到緩解或可以繼續行走。 這都在說明身體內的血管出現堵塞了,尤其是晚上躺下來后痛感更嚴重…有的醫生稱其為“腿梗”。 反應五、莫名腳抽筋 很多人腳都會抽筋,比如寒冷的氣溫,缺鈣等因素,但別忘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血栓,如果出現了急性血栓,腿腳的肌肉也會出現收縮,痙攣。 這是因為下肢如果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者血栓,血液循環就會受到影響,身體內的代謝產物也不能及時送走,當達到一定濃度之后就容易抽筋。 解鈴還須系鈴人,預防血栓,謹記做好三個動作,養成三個習慣! 動作1:“腳泵練習” 點擊播放 GIF 0.2M 就是通過對踝關節的運動,讓踝關節像泵一樣加強下肢的血液循環,有助于預防血栓的形成。 將身體自然平躺,然后將腳向前,之后用全力的勾腳繃住,堅持10秒鐘,如此反復,做的越多越好。 動作2:“金雞獨立” 金雞獨立能夠讓人心不再散亂虛躁,達到集中意念、將人體的氣血引向足底、鍛煉虛弱經絡的目的。 人的腳上有六條重要的經絡通過,通過站立后達到對腳部經絡的刺激和調節,虛弱的經絡就會感到酸痛,同時又得到了鍛煉,有助于預防三高等疾病。 動作3:“轉膝” 坐在椅子,雙腳并攏,雙手緊按膝蓋,先后以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做兩輪30圈的轉動。 轉膝能增強腿部肌肉力量,增加腰、膝、踝各關節靈活性,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靜脈壓迫,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養成三個習慣: 習慣1:及時補水 多喝水可以預防血栓,尤其在兩餐之間,還可以喝點代茶飲,疏通血管,給血管清淤。 兩餐間泡一杯干荷苦丁茶,降脂,改善血稠。 配方:用干荷葉、小葉苦丁、蒲公英,搭配在一起,熱水沖泡即可。 荷葉,十分常見,用其泡水,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時,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紅細胞壓積,從而改善血液濃粘狀態,具有明顯的降脂作用。 小葉苦丁,對食高膽固醇誘發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減小,從而降低血脂。 蒲公英,是藥食兩用的小植物,研究發現,蒲公英有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可以降血糖、降血脂的雙降食物。 經常泡上一杯,降脂、改善血粘稠,預防血管堵塞,是不錯的選擇。 習慣2:遠離煙酒刺激 煙酒是心腦血管的大敵,人體若是攝入過多酒精,就會增加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梗、腦出血、猝死等發生,因為酒精會加速血液循環,易使血壓升高,從而增加血管疾病的發生。 而煙中含有三千多種有害化學物質,可導致血管中毒,加速心梗、腦梗的發生。 所以,平時遠離煙酒刺激,對于血管很有好處。 習慣3:拒絕熬夜 現代人熬夜簡直是家常便飯,不僅熬夜刷劇、熬夜看球,還經常熬夜加班,但是熬夜透支的是自己的身體,更會導致猝死的發生。 經常熬夜,會導致睡眠不足,促使體內分泌壓力激素,如腎上腺素等,升高血壓、心率,增大心血管壓力。 因此,拒絕熬夜,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