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臀部位時常疼痛?腿疼無力? 大部分都和這塊肌肉有關系! 梨狀肌 梨狀肌簡介梨狀肌屬臀肌中較小的肌肉,位于臀區中部,位置較深,與臀中肌處于同一平面。借三個肌齒起于骶骨前面,肌齒附于骶前孔之間的骨面及骶前孔延伸的溝上,也起于髂骨臀面近髂后下棘處,及鄰近的骶髂關節囊,有時還起于骶結節韌帶的盆面。 梨狀肌主要是外旋肌,是許多小而深的肌肉中的一種,它使腿在臀部向外旋轉。除了協助骨盆和髖周的肌肉,完成髖關節的外展以外,梨狀肌最重要的功能,是在行動過程中,為骶骨和骶髂關節提供穩定性。只有骶髂關節正常放松時,骨盆骨才能在行走和跑步中自由移動,同時又足夠穩固,以支撐脊柱。 梨狀肌通過收縮和拉緊關節接頭來輔助骶髂關節的韌帶,調節骶髖關節與骨盆的位置,三者保持一種微妙的關系。 如果失去了微妙的平衡,三者靠得太緊或太松,可能導致骶髂關節疼痛。過緊的梨狀肌可能會擠壓坐骨神經,引起臀部,腘繩肌,小腿,足跟甚至下趾的輻射性疼痛。由于這些疼痛是由慢性緊繃引起的,因此通常可以通過拉伸梨狀肌以減輕這種緊繃。 坐骨神經簡介說到梨狀肌,不得不提到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全身最長最粗大的神經,也是脊神經中骶叢的主要神經。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直徑可達1厘米左右。 其總干和終支延伸在整個下肢背側。總干位于臀大肌深面,經股骨大轉子和坐骨結節之間,下降至股骨背側,分支至大腿背側肌群。坐骨神經是股后群肌、小腿和足肌的運動神經,也是小腿和足的重要感覺神經。 坐骨神經和梨狀肌可以說是緊密相連的,坐骨神經從梨狀肌下孔穿出,一直到足底。 梨狀肌下孔 當梨狀肌長時間收縮緊張,可卡壓坐骨神經,使下體功能受限,具體表現為患側臀部疼痛伴下肢的放射痛,灼痛感,有時疼痛較重,難以忍受,影響休息和生活。可因受涼、勞累等加重。 而當坐骨神經損傷時,易刺激其周圍梨狀肌產生炎癥性水腫。 梨狀肌可能造成的問題 梨狀肌綜合征 本征是由于梨狀肌損傷,造成對坐骨神經的機械性壓迫,或此段坐骨神經某種原因發生粘連而引起的以坐骨神經痛為主的一組癥候群。表現為患側臀部疼痛伴下肢的放射痛,有時疼痛較重,難以忍受,影響休息和生活。可因受涼、勞累等加重。 可采用臥床休息、理療、按摩、推拿以及局部類固醇類藥物封閉等措施;對保守治療無效者以及癥狀嚴重者,可采用梨狀肌切斷術或坐骨神經松解術等手術治療。 本征預后取決于治療是否及時,不及時治療出現肌肉萎縮后,治療效果不理想。 肌肉損傷 蹲位起立時突然過度外旋下肢或扛重物時過度外展外旋下肢,使梨狀肌扭曲損傷,肌腱撕裂,肌肉保護性痙攣壓迫神經血管,使神經腫脹,坐骨神經痛突出。 肌肉炎癥 梨狀肌變異時下肢放旋,肌束收縮,肌束間隙變小,使穿過變異梨狀肌神經受壓腫脹。盆腔炎累及梨狀肌或梨狀肌慢性炎癥均可影響梨狀肌上下孔通過神經。 骨盆移位梨狀肌和其它臀部肌肉一樣,都起到穩定骨盆的作用。同時,腰背肌肉與臀部肌肉拮抗。 當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時,可能出現骨盆前傾的現象。能造成關節不穩,跛行等。或者使腹腔內臟受到損傷。還有可能造成活動后勞累或者是出現疼痛等不適。 當腰背力量小于臀部肌肉,則造成骨盆后傾。骨盆后傾最主要影響的是我們的體態,身體前傾,胸腔活動度變小;頸椎腰椎代償受累,頸肩腰背酸痛等等;當骨盆后傾時,梨狀肌收縮,影響坐骨神經通過梨狀肌下孔,引起梨狀肌綜合征。 梨狀肌激痛點梨狀肌激痛點沿著肌腹出現,伴隨著周圍強烈的傳導痛,并且延伸到整個髖部的后側,與大腿的后側。 梨狀肌受損時,骶髂關節,臀部,大腿后1/3側均可產生牽涉痛。 這些動作容易造成梨狀肌損傷: 腿部持續外旋姿勢,會增加梨狀肌緊繃度,從而引發癥狀;坐位時一只腳墊在臀部下方;坐在辦公桌前,長時間雙腿前伸,持續髖關節外旋;站立時腰椎過度前屈,也可能給下背部和梨狀肌施加額外的壓力。 梨狀肌肌張力評估 通過評估髖關節旋轉幅度是否正常,間接評價梨狀肌肌張力。 動作細節: 俯臥位,測試側屈膝90度,雙膝并攏,完成內旋動作,即腳擺向外側。若旋轉幅度可達到40度則說明肌張力正常,若角度不足,則說明梨狀肌緊張。 ![]() 梨狀肌動作訓練 適當放松梨狀肌有利于坐骨神經的信號傳輸,小編推薦利用泡沫軸按摩梨狀肌位置。 ![]() 梨狀肌泡沫軸訓練動作說明: 坐在泡沫軸上,一條腿彎曲,將腳踝交叉搭在另一條腿的大腿上。這是動 作的起始位置。 身體偏移,將重量施加到彎曲的腿這一側,然后在臀部范圍內滾動泡沫軸, 直到上臀部感覺到緊張。對側的手可以將彎曲的腿向胸部拉,以此來增加拉伸效果。來回滾動15-20次,注意在最緊張的位置著重下壓。然后換另一邊重復以上動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