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這個問題,先聽我講2個故事就明白了,世事無絕對。 我小時候居住的小區里,同學媽媽在當時來說是富甲一方,很能干的一個女強人。她姑娘讀書還行,她媽在家是說一不二的,沒有人敢駁她,她說話時,誰都不敢態度不嚴謹,輕者被罵兩句,重者罰跪,兩天不準吃飯。 一次她家的大孩子,不知道在學校犯了啥錯誤,還是咋的,要點名批評。知道消息后,帶上她的大孩子到學校找當事老師論理。 70年代的家長,沒有一個敢象她媽一樣,都是知道后,覺得孩子在學校給父母丟臉了,回家后被暴揍一頓,然后再帶孩子去當事老師家承認錯誤,有可能取消處罰,也可能減輕處罰。 總之不會象同學媽媽,論理時,論著論著就打起來了,后被里面老師把她二人分開,校長親自來處理。結果是取消對孩子的通報批評,孩子向老師道歉。 在家在外都強勢吧!整個家屬區誰都知道她家情況,敬而遠之。大孩后來因為戀愛,被她阻止分手,至今幾十年很少回來看她,我同學嫁人后,女婿招她嫌棄,逼她倆離婚,現在同學還跟著她媽討生活。 而另一個同學家,就是另一番景象,家里四個孩子,同學排行老三,上面哥哥、姐姐,下面是個弟弟。 爸爸收入不高,脾氣不好,動不動就要打人,喝點小酒還發酒瘋。媽媽就出外打點零工,補貼家用,時不時還會被她爸爸欺負,偷偷掉眼淚。 生活、工作中如遇不開心,回家后都是拿孩子出氣,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她媽媽總是護著孩子,不讓她爸爸拿孩子撒氣。 四個孩子都考上學校,離開原生態家庭,大的好象是考上什么政法大學,在檢查院工作,老二是工程師,我同學是護士,弟弟考上陸軍軍官學校。 四個孩子通過自己努力,都有不錯的人生。跟媽媽在家庭中的強勢一點關系都沒有,唯有正確的母愛和關懷。 說兩個我身邊的真人真事吧。 一位是我曾經的女上司,她不僅事業有成,在家也說一不二,她的兒子我們也了解,屬于待人禮貌做事周全的那種。直到后來我們才看到她兒子的另一面。 有一次一起吃飯,飯桌上她說起兒子(兒子也在場)的工作,工資低、沒有技術含量等等,處處透著不滿意,話沒說完,她兒子就借著酒勁,突然端起酒杯摔桌上,一邊哭一邊吼著:“你還有完沒完?!嫌我給你丟臉了是吧?我就知道,從小到大,你一直就看不上我,不管我怎么努力,你從來都看不見!我就這樣了,沒救了,你滿意了吧?” 當時氣氛不知道有多尷尬。 有時候,母親強勢的確能培養出貌似“懂事”的孩子,但這樣的孩子內心是有多么自卑,只有自己知道。 還有位阿姨就更不幸了。她一輩子要強,她老公是單位領導,可在家里都對她百依百順,家里啥事都是她說了算的,出門在外也是從來不吃虧。家里一兒一女。女兒也很強勢,長大后因為找的老公是老媽不喜歡的那種,直接跟家里鬧崩了,至今跟娘家不來往。兒子性格就比較懦弱,在家里怕媳婦,在外面一事無成,但還一直愛折騰,屬于新型敗家子那種,經過多年投資失敗,把自己的小家敗光了,還拉上老爸老媽一起省吃儉用幫他還債。 應該說她家是母親強勢的典型代表,這樣的家庭往往女兒隨媽,成為又一個強勢的母親;兒子正好相反,性格懦弱,搞得好了就是平庸,搞得不好還會拖累家人。 當然,并不是說當媽的沒脾氣,對孩子完全順從就好。因為還有句老話“慈母多敗兒”,一味地溺愛,和完全地強勢一樣,都很難養出真正優秀的兒女。 這里說的強勢不知是否等同于霸道?若是,那便是悲劇了。我見得多的是,在家庭中女人個性上的反性別,男性的懦弱,即多為家庭的悲劇埋下伏筆。為什么?從性別角度講,男人女性化或女人男性化,總是能被人詬病的較多,因為它脫離了人們對人性別的認知。而自然地反串出來的這種不倫不類,尤其是女性喜歡爭強好勝,喜歡說一不二,喜歡自作不該作的主張,其實質上多不是理性而又非正常的感性。這樣的母親在家庭里自會造成家庭成員的不睦,在處理其他人際關系方面,則容易平添是非糾紛,弄出一地雞毛。 我觀察到的和提問還恰恰相反的一面,強勢的母親并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兒女。相反則會培養出一些在外逞強斗狠的角色。強勢母親的女兒傳承母親的強勢,待成家后依娘性的胡蘆畫瓢繼續強勢,把女婿家把婆家弄得烏煙瘴氣。而男孩子多無出息,惟惟諾諾,無主見無擔當。因為他們身上的雄性因素都被強勢母親消滅怠凈。 強勢也有時候會是種執著,比喻我也知道有這樣一個母親,因為以前生育子女也多,家境又不好,但她又特好強。她絕對不準許自己的孩子在飯點時到鄰家去吃別人的飯,她含辛茹苦地養育孩子,讓孩子好好讀書,這方面特別強勢。她大女兒成績好又見家里困難,便自行退學去磚廠搬磚賺錢補貼家用。這事被母親知道后找到磚廠,見面就給女兒一巴掌,隨后強制去學校繼續讀書。后女兒考上中專有了自己的前途,還是很感謝強勢母親那一巴掌。 在有些家庭男人確懦弱而無能力時,有個強勢而不霸道的女人也是好事,也能撐起一個家。但我們仍然需要母親是強勢而不是強橫,是有遠見而不是自私短視。強勢而不強橫,這樣的還是尚可接受的。 |
|
來自: 昵稱71173717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