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夫說你寒濕重,有的說你濕熱重?寒濕、濕熱是完全相反的兩個問題,先來說說寒濕! 只要濕邪為病,不論濕熱、寒濕,首先應該明白濕邪兩個最明顯的特點: 第一:濕為陰邪,陰邪最傷陽氣。 第二:濕性黏滯,纏綿難解。 如果只是單純的濕邪,熱象、寒象不明顯,用藥則相對簡單。 如果是濕熱,在傷陽的基礎上,最容易傷陰,在治療時,不僅要兼顧陽氣虧虛,還要顧及陰液不足。 如果是寒濕,在傷陽的基礎上,陽傷更重,在治療時,一般只需要溫陽化濕即可,相比濕熱,治療起來相對簡單一點。 那么具體的治療思路,需要根據濕邪致病的病位、病機確定治療原則及治療方法。 這里先談談寒濕,后期再給大家講講濕熱。 確立治療寒濕的法則時,首先要確定寒濕侵犯人體的具體部位,是在淺表的經絡,還是在深層的臟腑。 第二要判斷寒濕對人體陽氣的損傷程度。 但是,寒濕的治療總則,總離不開溫燥寒濕、溫補陽氣兩法! 首先我們來說寒濕侵犯人體的不同部位,應該對應什么樣的治療方法: 清代溫病大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下焦篇寒濕篇中談到:“上焦與肺合者,肺主太陰濕土之氣,肺病濕則氣不得化,有霿霧之象。向之火制金者,今反水克火矣,故肺病而心亦病也。 故上焦一以開肺氣,救心陽為治。” 這段論述主要是講寒濕在上焦的致病病機與治療方法。吳鞠通認為,寒濕在上焦,最容易侵犯肺臟,影響肺臟的生理功能,因為太陰肺主陰濕土之氣,根據中醫同氣相求的原理,在上焦則最容易犯肺,從而引起以肺的生理功能變化為主的寒濕病。 因為肺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一身之氣機的宣降、主通調水道。所以,肺被寒濕侵犯,肺的這兩個主要功能最易受影響,水道不通、氣機不暢,寒濕阻滯,循環往復。 肺的氣機一旦受到影響,上焦的陽氣就得不到宣通,第二個影響的就是心陽。 因此,治療寒濕犯肺時,不僅要宣通肺氣、溫化寒濕,還要兼顧溫通心陽。這是寒濕侵犯上焦肺,波及心陽的病機與治法。具體的癥狀表現與用藥,受篇幅限制,下期有空再給大家介紹。 寒濕在中焦,則最易影響脾胃。 吳鞠通說:“中焦與脾合者,脾主濕土之質,為受濕之區,故中焦濕證最多。脾與胃為夫妻,脾病而胃不能獨治,再胃之臟象為土,土惡濕也。故開溝渠,運中陽,崇剛土,作堤防之治,悉載中焦。” 太陰脾與太陰肺均屬太陰,太陰主濕土之氣。醫圣張仲景曾說過:“陽明居中主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這里主要講的是陽明胃腸,中醫在講脾的時候離不開胃,在講胃的時候離不開脾,因為脾胃互為表里,解剖上,靠筋膜緊密相連,生理功能上,氣機一升一降,可以說是誰也離不開誰,所以常常同時受病。 中焦脾胃作為后天之本,負擔很重,兼顧了周身氣血供應商的重任,每天要消化大量外來食物,任何一個臟腑有問題都得拿他是問,換句話說,最容易被他臟欺負,由于每天進食,稍有不慎,也最容易直接受到食物傷害。不僅內憂外患,還天天得干苦力活! 所以,脾胃很苦啊,很脆弱啊! 一旦中焦脾胃受到寒濕侵犯,必然會損傷中陽,引起脾胃陽虛證。仲景說中焦是萬物所歸,無所復傳,也就是說,病邪傳到了中焦脾胃,一般就不會往下傳了,如果往下傳,疾病就麻煩了! 因此,中焦寒濕的治療總原則是:溫運脾陽,溫散寒濕。 如果寒濕突破了中焦脾胃防線,侵犯下焦肝腎,那么問題就麻煩了,治療就比較棘手了! 吳鞠通指出:“上中不治,其勢必流于下焦,下焦乃少陰癸水,濕之質即水也,焉得不與腎水相合?吾見濕流下焦,邪水旺一分,正水反虧一分,正愈虧而邪愈旺。故治少陰之濕,一以護腎陽,使火能生土為主。腎與膀胱為夫妻,泄膀胱之積,水從下治,亦所以安腎中真陽也。脾為腎之上游,升脾陽從上治,亦所以使水不沒腎中真陽也。” 即是說,上中兩焦的寒濕如若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必然流于下焦肝腎,傷及下焦的腎陽,并指出下焦寒濕傷及腎陽的三個治療方針: 1溫補已虧之腎陽,同時補火生土以化寒濕,即直接溫腎陽以間接生脾土,脾腎陽旺,寒濕即化。 2滲泄膀胱水濕以安腎中真陽。因為膀胱與腎相表里,利膀胱引寒濕從小便而出,減輕腎的負擔。 3直接同時補脾腎陽氣以化濕,脾腎同治。 如果寒濕侵犯到厥陰肝,則主要影響肝的疏泄功能,所以,在治療厥陰肝的寒濕時,應以疏泄肝木為總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