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日本著名的武士道精神,想必親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吧?就算不接觸日漫的朋友,恐怕也同樣聽聞過武士道的傳聞。作為日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之一,武士道在最初形成的時候,只不過是政治軍事的產物,遠沒有到達“道”的級別,和“精神”也絲毫不著邊。只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當武家政權異軍突起后,甚至連天皇都被武家政權的統治者強迫推到了打醬油的地位,即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幕府時代。 而也正是因為武士的存在,對日本的歷史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所以才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如果從武士道形成的角度來看,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以鐮倉幕府時代開始逐漸形成的封建武士道;以江戶幕府時代受幕藩制度影響下產生的儒學武士道;以明治政府時期產生的新武士道,同時也為明治維新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礎。 所以說,別看武士道產生和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很難記,實際上只需要知道一點,那就是將武士這一團體,發展成為一種文化象征的“道”的背景,也是在武士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后才開始的。所以武士道的形成和發展始終局限于日本的幕府時期,之前由于天皇把持政權,武士地位較弱,沒有足夠的發言權;之后由于日本軍國主義戰敗,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強制干涉下,除了命令天皇下達《人間詔書》,將日本歷史和神話剝離出去后,武士道精神教育在日本國內也同樣受到了限制,此后便再沒有新鮮血液注入。 那么,究竟何為武士道精神呢?往往一種精神文化的形成,都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結果,所以解釋起來也特別費事。可說白了,有關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諸位只需要記住兩點就可以,其一便是武士道的核心內涵,即“忠”,其次便是武士道的兩種表現形式:殺人和自殺。但說好聽點兒,所謂殺人就是“復仇”,所謂自殺就是“切腹”,僅此而已,并無任何難以理解的部分。 而這種與生死緊密相關的武士道精神,又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日本“武士”這一特殊團體產生的歷史背景。按照橫向的朝代發展來看,日本武士于平安時代初期開始形成,直到鐮倉幕府時代最終成型。早在平安時代初期,日本桓武天皇為了擴大大和朝廷的影響力和統治范圍,便派遣朝廷軍前往本州島的東北部,討伐在那個地區盤踞著的蝦夷人部落。 桓武天皇像 但可笑的是,由于朝廷軍隊管理松散,軍士們的氣焰普遍低下,所以在同蝦夷人作戰的過程中,大軍竟然連連潰敗,朝廷顏面掃地。因此,為了解決這群兇悍的土著,朝廷只得下令下向當地的豪族進行求助,并許諾只要有豪族愿意幫忙朝廷征伐蝦夷,便會為其首領授予“征夷大將軍”的光榮稱號。順帶說一句,自日本幕府時代開啟后,幕府的最高首領便稱之為征夷大將軍,也著實令人感到唏噓不已。 而在得到朝廷的求助和許可后,部分地方豪族便開始訓練家兵,替朝廷出戰,這些人也就是武士的雛形。直到西元九世紀中葉,這種對中央朝廷政權潛在極大威脅的私人武裝,最終成為了保護自家領主的強大軍事力量。就這樣,在西元十世紀初期,受各地割據勢力的威脅,朝廷不得已承認了這些私人武裝力量的地位,也就是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 按照日本著名史學家佐佐木潤之介等人的說法,日本武士的名稱和地位也正是從一時期開始,逐漸進入了世人的視線范圍內。 由于武士是一種建立在宗族和主從關系上的特殊團體,所以這群人要求必須對自家領主做到絕對的忠誠,服從領主下達出來的每一條命令,并堅決執行。但是,鐮倉幕府時期幕府大將軍源賴朝以及家臣的影響下,以“人為一代,名存永世”作為武士信條及最高追求境界的封建武士道開始普及。 所以,一向注重名譽的武士,倘若有人膽敢玷污他們個人或家族,再或是自家領主的名譽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復仇,也就是上文中所說的殺人。再者,當名譽受損,致使家族蒙羞的話,這些人也往往會選擇切腹的方式作為贖罪,用以維護個人最后的尊嚴,即上文中所說的自殺。 不過說歸說,自武士道精神形成以來,在日本的歷史發展中,雖然的確有過不少切腹自盡的案例,但并不普遍,大多數武士在死之前,往往不會選擇這一項。因此,不要動不動就認為武士的死法只有切腹一種,只不過受許多文學作品的過度渲染,才使得切腹自盡成為了武士迎接死亡的唯一標志。 根據被視為日本武士道精神圣經的《葉隱聞書》的觀點,這本書開篇的頭一句話,就是著名的:武士道者,死之謂也。書中記載的近一千三百余個軼事軼聞組成,所謂“葉隱”,便來自于日本俗語中的“隱于葉下,花兒茍延不敗,終遇知音,欣然花落有期”(翻譯過來就是說,日本的武士如花朵一般,應該一直隱藏在葉子下面,當有人為其羞澀的姿態而動容時,他們便會瞬間爆發),而“聞書”便是指帶有口述者強烈個人思想色彩的記錄。 所以根據《葉隱聞書》的敘述,日本武士道除了強求忠義兩全之外,更將生死問題提升到了哲學的角度,書中內容不僅為武士提供了重要的作戰方案,同時也是日本武士用以修身養性的重要典籍,是日本精神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時至如今,武士道精神由于部分觀點過于極端,所以并不適合在日本國內進行全面推廣。但在當今日本居心叵測的右翼分子,卻始終想要將武士道精神原原本本的灌輸給日本的孩童,其心昭然若揭,也值得我們的高度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