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9日晚 于四川省稻城縣稻城亞丁酒店 神山因其特殊的神秘、神奇吸引了國內外的游客。今天一大早就從亞丁天使賓館出發,向神山駛去。可是,據導游講,在這個雨季,一般看不到神山,多數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特別是路上云霧繚繞,真的擔心也如許多游客一樣無功而返。令人感到高興的是,一個半小時之后,到達神山腳下的籠籠壩時,陰云已經散去,太陽與白云在天空渲染出一片美麗。 一行15人,連同四川導游一起,雇了一頭駱馬,便向神山行進。 在海拔4000米之上,且要在馬背上六七個小時,往返24公里,對于我們這些有高原反應的人來說,也許是一個挑戰。 可是,一走進山里,便被那神奇的景色吸引住了:漫山遍野的冷杉木與其他草木一起異常蔥茂地生長著,走的路旁,就是清澈見底的流水。由于車輛不能進入山中,只有一條不寬的小路,有的甚至是泥濘,所以,沒有任何的環境污染。 剛走進山里,我們就看到了菩薩山,其上冰雪閃爍,與行走的云彩、藍天一起構成一幅天然的圖畫。照相,驚嘆。 行至中途,看到了金剛山,于是下馬休息。金剛山如一個倒立的三角形,聳立在天際,而銀白色的積雪,與藍天白云一起。這令我想起了《金剛經》。 將至牛場時,文殊山便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它沒有金剛山那樣逸世獨立,但卻有著很寬闊的斷面,積雪與白云藍天一起。繼續前行,到了牛場,便席地而坐。這時候才發現,菩薩山與金剛山觸目可見,只是沒有文殊山那樣更顯壯觀而已。 就在那里吃飯,談論,欣賞。 1時半許,我們返程。 金剛山,特別是一片草地,馬、水,太美了。 到了籠籠壩,回首一看,菩薩山就在眼前,比去時看得還要清楚,沒有陰云,特別美麗。 原載于《行旅有道》,陶繼新 著;語文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