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上,孫濤和閆妮的小品《快樂其實很簡單》中,有這樣一段經典臺詞:
的確,養娃是個大工程,即使上了大學,家長也有操不完的心。大學開學了,除了學費以外,孩子們的生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這個問題關系到孩子在校園生活乃至走向社會后的各種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大學生生活費只有300元,引發共鳴:真的不夠剛剛進入大學,大一新生小睿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媽媽只給她留了300元生活費,并且聲明以后每個月都按這個標準打錢,讓女兒省著點花。 女兒說這點錢哪兒夠啊?媽媽卻擺出一大堆理由:食堂飯菜便宜,你也不需要到外面去吃,被褥衣服都是現成的,其它開銷都與學習無關,300塊錢怎么不夠? 小睿氣不過,把自己的故事放到社交平臺上,讓大家給評評理。 絕大多數網友都站在了小睿的一邊,紛紛勸小睿媽媽:在一線城市上大學,這點錢真的還不夠塞牙縫!大學可不是幼兒園,學生花錢的地方多著呢! 大學生生活費檔次出爐,象牙塔中的三六九等,你家娃在哪一級?大學校園也是一個微型社會,要花錢的地方可不僅僅是吃喝,社交娛樂、購物、自我提升投資、旅行交通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大量開銷。 學生生活費檔次不同,孩子的等級也不同,一起來看看,你家娃在哪一級? ◆第一級:800元以下,溫飽線上掙扎 周末室友招呼著一起出去聚餐,唱K,都要找各種借口搪塞過去,平時連買個水果都要三思而后行,更別說其它消費了。兜比臉都干凈,所有的錢充了飯卡就所剩無幾,還得留一點買教輔材料。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眼巴巴看著別的同學享受大學生活,自己苦哈哈的像難民營里的出來的。 ◆第二級:每月800—1500元,滿足溫飽,小康不足 如果不是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在全國其他大部分地區,這個檔次能夠達到大學生正常水平,周末偶爾叫個外賣,聚個餐,參加個集體活動,有了底氣。但也只限于小幅度的消費,再講究一點就有點難了,比如有的男生喜歡收藏球鞋,有的女生要買貴重的化妝品,這個檔次還是有點欠缺的。不注重物質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攢下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第三級:每月1500—2500元,小康生活 達到這個層次,可以在一線城市安心生活了。同學中的各項活動都可以踴躍參加,為自己今后的發展準備人脈,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見見世面。富裕點的還可以“供養”個女朋友,平時買個小禮物,制造個小浪漫。比較有上進心的同學,可以買點自己喜歡的課程,爭取實習機會,跟社會接接軌,基本達到了小康水準。 ◆第四級:每月2500—5000元,貴族小資 不愁吃穿用,消費自由,花不了的錢,男生大部分用于充值游戲、打賞,女生大部分用于買衣服和化妝品。這個水平的孩子往往已經沒有了金錢的概念,生活奢侈,隨意揮霍,心思大都放在了學習以外的地方,令人擔憂。 ◆第五級:每月5000元以上,不需上學,繼承家族產業就好 這個階層就離普通大眾有點遠了,如果有這個水平,多半是有家族產業撐腰的,那還上什么大學啊?直接繼承家族產業就好。 生活費不夠,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前文案例中提到的小睿的媽媽,在一個一線城市只有300元的生活費,真的是把大學當成幼兒園了。大學不僅是個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孩子全面接觸社會,開闊眼界,鍛煉生存技能的地方,生活費支出門類眾多,對孩子太摳,對孩子會造成難以收拾的后果。 ●引發深深自卑感 看著別人享受著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自己卻捉襟見肘,孩子會有深深的自卑感,不光會影響孩子的生活質量,還會影響心理健康。沒有父母的監視,孩子無心學習,容易走上歪路。 ●社交受阻,人際關系不健康 大學生主要的支出中,社交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參加社團活動,和同學交流相處,錢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堅挺的經濟能力做后盾,孩子的交際范圍越來越小,不敢跟別人打交道,不敢表現自己,人際交往會出現問題。 ●容易陷入校園貸漩渦 網貸機構往往喜歡盯上大學生,因為大學生消費不夠理性,及時行樂的思想泛濫,錢不夠用,就會想盡辦法弄到錢,所以很容易陷入網貸漩渦。很多校園貸機構用卑鄙的伎倆,引大學生上鉤,再用勒索恐嚇等方式,讓孩子越陷越深,年紀輕輕就背負巨債。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也能管好錢包★從小讓孩子知道錢從哪兒來 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概念,應該從小就開始。要讓孩子知道每一分錢的由來,給孩子管理自己零花錢的權利,教孩子記賬,讓孩子理解金錢的含義和價值,體諒父母掙錢的辛苦付出,這是培養孩子財商的基礎。 ★讓孩子自力更生 適當讓孩子體會一下賺錢的滋味,學校里有很多勤工儉學的機會,讓孩子嘗試自力更生,也是一種寶貴的社會實踐。 ★學會好鋼用在刀刃上 性價比最高的投資就是對自己的投資,在孩子提升自我上面,不要吝嗇花錢,比如學習一門新技能,新知識,參加培訓,或是采風、研學的機會,都是對自己的投資,是值得花錢的。要讓孩子知道,錢不是白來的,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