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淪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于日寇鐵蹄之下,一部分不愿意撤走的東北軍和各地武裝力量奮起反抗,開始了抵抗日寇侵略的艱苦抗爭;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員會也第一時間組織抗日游擊隊積極與日寇作戰。1936年2月中共滿洲省委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將所指揮部隊與各地義勇軍聯合,組建東北抗日聯軍,很快發展至12個軍3萬余人。 ▲抗聯英雄楊靖宇 但隨后,抗聯部隊遭到了數十萬日本關東軍的瘋狂圍剿,損失慘重。活動范圍從70個縣縮小到10個縣,人員也從巔峰時期的4萬5千人銳減至近千人,著名領導人楊靖宇、趙尚志等人也相繼英勇犧牲。到1940年,抗聯部隊在東北境內已經無法立足,不得不分路突圍至蘇聯境內,并在蘇軍支持下,于1942年7月16日在遠東邊疆州的維亞茨克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8月1日,正式組建為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對外番號8461步兵特別旅,抗聯負責人周保中親自擔任旅長。 ▲被日寇俘虜的抗聯戰士 這個旅下轄的部隊包括了原來抗聯1、2、3路軍所部。下轄4個步兵營,1個無線電連和1個迫擊炮連。由于部隊在此前的作戰中損失巨大、兵力不足,實在難以支撐1個旅的建制,因此經與蘇聯方面協商,就地征召大批華僑華人入伍,使得總兵力增加至1500人,其中抗聯老戰士643人,全旅從軍官到士兵皆使用與蘇軍相同的軍銜制、薪金制,伙食標準按照蘇軍后方部隊標準,軍服也類似蘇軍。 ▲抗聯在冰天雪地中戰斗 該旅雖然是老抗聯的底子,但與抗聯部隊相比卻有著極大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裝備方面。該旅裝備極其精良,不要說與國內的八路軍、新四軍、國民黨軍相比,就是與普通的蘇軍部隊相比,火力也要強不少,其所屬部隊營級裝備重機槍6挺;連級裝備輕機槍9挺;每個排都裝備15支沖鋒槍,這對于昔日從未見過沖鋒槍,數百人1挺輕機槍的抗聯戰士們來說,不亞于鳥槍換炮。 ▲教導旅戰士合影 其次就是訓練方面。由于除常規的隊列訓練,步兵武器射擊、刺殺、投彈、工兵作業等傳統內容外,還包括爆破作業、車輛駕駛、地形識圖、武裝泅渡等日后將用于敵后偵查的各類必備技能。此外,跳傘、滑雪、狙擊等大量類似今天“海豹突擊隊”、“皇家空勤團”等部隊的訓練內容也被列入訓練大綱,使得這些作戰經驗豐富的抗聯老兵戰斗力迅速提升,單對單或小股部隊較量已經超過了日本關東軍最精銳的部隊。因此,日寇在檔案中稱其為“伏羅希洛夫部隊”,描述其戰斗力可以“一騎當千”。 ▲蘇軍出兵東北合圍關東軍 1945年夏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全面勝利指日可待。按照雅爾塔協定,完成對德國法西斯作戰的蘇聯紅軍,將主力向東部轉移,準備“遠東戰役”,力圖一舉消滅日寇最后的戰略預備隊——盤踞中國東北境內的、總兵力近百萬人的日本關東軍。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健兒們不僅作為蘇軍各部隊的向導和尖兵積極參戰,還提前出動近300名傘兵,對分散在東北境內的57個戰略要點實施空降,喚醒地下組織,攻擊日軍重點目標,上演了一出真正的《遠東特遣隊》。在消滅關東軍的過程中起到了類似于今日美軍特種部隊的作用。 |
|